罗哲文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组委会专家委员会的一员,很高兴看到活动已顺利开展了三届,评选出了一批在我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其中的许多街道已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典范,对于引导和推动我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这几年参加“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的历程,我有一些体会:
一是公众的参与很重要。这也是评选推介活动具有创意性的一项举措。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抢救性地保护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这项评选活动遵照严格的评选标准与方法,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了符合要求的历史文化名街。在这三届活动的评审过程中,首先由专家委员会认真、严格地评选出值得推介的街道。但专家的意见并非最终结果,15条初评入围街道要征求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参考历史文化街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通过投票,最终评选出每年的1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保护工作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这里有几层意思:首先,上述的投票评选环节,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如果缺少了公众投票的环节,则会一定程度上失去评选的公信力;其次,在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工作中,当地民众的参与是保持街区活力的重要内容。我以前多次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原住民不能搬空,否则就失去了旧有的文化气息,没有了文化传承。当然,原住民可以适当疏散一部分,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有些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密度过大,只有适当的人口密度,才能净化环境,改善原住民的生活质量。比如,丽江以前的缺点就是古城里面原住民很少,他们把房子租给外地人做生意,古城里越来越没有原来的味道了。这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让原住民得到实惠,愿意住在老街。现在这一情况得到纠正,很多原住民已经回来了,老百姓在那里安居乐业。这是保持历史文化名街活力的重要体现。
二是要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开展更深刻的研讨活动。
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每条街道都有自身的特点,有自身的保护思路、经验,也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保护难题。我认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交流、研讨。首先,召开座谈会,交流、分享已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经验,使入选的名街保护得到各地政府的持续重视;二是组织尚未申报入选的历史文化街区来参观、学习、研讨,把具有典范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经验带到每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实践工作中,促使他们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标准开展日常保护工作。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申报的街区开展一些培训工作。
目前从事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工作的人,有的是考古专家,有的是建筑专家,还有的是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他们各自从自己专业角度出发思考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各有各的认识特点,在名街的保护规划和整治建设中,也各有侧重。所以,我建议文化、文物和建设部门应该更密切地联起手来,商讨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这样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
三是对于已入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要建立监督机制,对于保护不好、后来有所破坏的名街,可以采取警示、警告,甚至摘牌等措施,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要让各地名街管理部门意识到,评选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并非一劳永逸,而是要持续做好名街的保护工作。
四是要继续扩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的知名度,加强全国各地媒体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宣传工作,以此引导舆论,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活动的意义,理解保护历史文化名街的重要价值。
回顾这三届活动的开展情况,不管是每次的入围名单发布,授牌、挂牌仪式,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主题艺术展的举办,都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今后的媒体宣传活动中,希望扩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增加与普通老百姓的互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理解活动的内涵和意义。
五是积极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相关立法工作,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真正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和支持下展开,使今后活动的开展有更高的水平。
此外,也要采取地方政府推动立法工作,对于名街的保护应该有相关规定,包括每年拿出多少资金用于名街的保护修复等,都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要求。
最后,希望“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能够持续地搞下去,并且每一届都有一些新的发展、新的内涵,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开展得更好,使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造福当代、传之后代。
(作者系著名文物保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