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文版《妈妈咪呀!》引争议:何必变成“译制剧”

2011年06月10日 15:3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既然尝试“本土化”何必变成“译制剧”

  ——谈中文版《妈妈咪呀!》制作中的争议

  尽管中文版《妈妈咪呀!》还有一个月就要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巡演大幕,但是,围绕这部音乐剧能否“原汁原味”,依然争议纷起。毕竟是第一次把欧美热演音乐剧本土化,中文版《妈妈咪呀!》对今后经典音乐剧目落户中国将产生示范效应,因此,制作方不断听取意见进行调整。但有观点认为,不必刻意追求“原汁原味”,尤其是歌词翻译,应根据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着重戏剧内涵开掘,否则,“本土化”会变成“译制剧”。

  舞台表演  复制原版

  据制作方透露,为体现“原汁原味”的精神,来自英国的导演、音乐总监、舞蹈总监们,对演员的台步、舞蹈、动作,都要求与原版丝毫不差,甚至连笑齿露出几颗,也有严格规定。这种临摹式的复制,虽然体现了“拷贝不走样”的精神,也贯彻了音乐剧生产的标准化原则,却明显限制了舞台表演的个性发挥。毕竟,不同文化背景的演员和观众,对《妈妈咪呀!》这个女儿邀请母亲的好友与老情人们在自己的婚礼上重聚的故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如果《妈妈咪呀!》的制作团队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中国演员对戏剧人物关系的独特体验,使其有恰当的发挥,那么,面对中国观众演出的剧场效果,有可能比刻意追求“原汁原味”要强。

  中文歌词  众口难调

  在唱词翻译环节,词作家陈乐融对《妈妈咪呀!》歌词一改再改,但音乐剧迷们依旧议论纷纷,眼看首演临近,制作方为此颇为头疼。目前,议论的焦点仍在于中文歌词是否符合ABBA乐队的创作原意。其实,ABBA乐队原先创作的都是单曲,纳入《妈妈咪呀!》之后,这些歌曲也被赋予了角色情绪和戏剧色彩。因此,《妈妈咪呀!》改编成中文版,只要歌词符合人物心情和戏剧情境,观众完全可以受到感染。对歌词逐句逐段刻意追求“原汁原味”,既会使中文版改编失去必要性,也缺乏可行性。从另一方面讲,真正的“本土化”,首先要让观众因喜闻乐见而产生共鸣,标准化生产的音乐剧同样需遵循这个规律,否则,干脆演原版打中文字幕。

  引进改编  应有创意

  围绕《妈妈咪呀!》的“本土化”争议,反映了引进西方经典音乐剧过程中的观念差异。差异激发了制作团队不断产生新的创意,也引起了爱好者群体的关心,因此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把《妈妈咪呀!》复制成一部中国演员表演的“原汁原味”音乐剧,充其量也只能是一部缺少舞台创意的“译制剧”而已。如果人们把中文版《妈妈咪呀!》看作一部既脱胎于原版剧又因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而在中国演艺市场独立生存的剧目,那么,制作过程中还在纠结的许多问题就会变得明朗。

  记者  杨建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