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东方红》的创作历程:周总理去过剧组26次

2011年06月14日 14:31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70多个文艺单位。3500人。短短两个多月。

  以上这些数字,串起了我国第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历程。

  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大幕落下的那刻,观众的掌声、欢呼声盖过了一切。

  而这,还只是开始。

  47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走进国家一级演员、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的家中,这位在《东方红》中以一曲《情深谊长》一举成名的老艺术家动情地说:“这支歌我已经唱了上万遍,但那种激情和辉煌,仿佛直到今天都没有散场。”

  《东方红》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策划的。邓玉华告诉我们,《东方红》的演职人员私下里都喜欢喊周总理为“周总导演”,因为他无论多忙,总要抽时间到排练现场转转。有人统计过,从开始排练到电影版《东方红》摄制完成,周总理总共去过剧组26次。

  一天夜里3点多,周总理处理完公务来到后台,看到灯光组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着画幻灯片,就说:“你们很辛苦啊,跟我一起去吃夜宵吧!”灯光组的人一听都乐了:“您的夜宵太简单,只有一块儿小饼、一碗粥、一碟小菜,我们的夜宵可比您丰富多了!”

  在艺术上,总理的要求很高,他特别提出了一条叫做“标新立异”。他说,这么大型的歌舞,搞老一套可不行。什么是标新立异呢?就是要“表现出无产阶级的自信和民族的自信”。

  如今,一台晚会、一张专辑中能有一首歌被传唱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东方红》里的30几首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每一首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个现象,邓玉华认为并非偶然,“这些歌是词曲作者用他们的人生历练和聪明才智写成的,不是编造、模仿、抄袭、矫情之作,是真正源于心灵的创作。”

  有人说,《东方红》首先是一项政治任务,其次才是艺术作品。但《东方红》确实不仅仅是一场歌舞表演。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巨大史诗,承载了传播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宏大使命,其影响力远远超乎于艺术与文化的范畴,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显生机勃勃。

  这些年来,不管邓玉华走到哪里,总有人对她说,“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听着《东方红》里面的歌曲成长的”。就连小孩子也会说,他们喜欢《东方红》。而邓玉华说:“每一次唱《情深谊长》都让我激动,心情仿佛回到了当年的人民大会堂。”

  ——东方红,那一场梦中的红色狂欢。

    本报记者 吴孟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