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演院线一周年发展历程扫描

2011年06月15日 18: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5月启动,短短一年后,就拥有分布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成员单位34家,拥有坐席46050个,年演出场次超过3000场,年度观众总量超过200万人次……这便是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精心建设的“中演演出院线”短短一年间取得的成绩。

  作为大型文化央企,全国文化领域中的骨干企业,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发展指南,以全面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创新路径,围绕“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通过推出和打造演出产品制作、全国票务营销网络,全国演出院线这三大板块,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力求打造从生产到推广和营销在内的文艺演出领域全产业链的运作模式,试图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推动成熟市场的迅速发展,发掘和带动落后地区的市场潜力,形成全面均衡的发展局面。

  中演演出院线(下称“中演院线”)便是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凭借丰富的演出资源和品牌号召力,中演院线不断吸引新成员,通过演出产品在院线内的流动,盘活各地剧场,并带动激活了各地的演出市场。

  经过一年的发展,如今,中演演出院线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中的知名品牌。他们打造的演出院线管理运营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他们创造的改革与实践的新模式正在激发业内思考与探索。

  零编制、零补贴, 打造城市新地标

  2009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参与广州大剧院“零编制、零补贴”断奶式背景下的竞标并获得经营权,受到了业界的重视和瞩目,也引起了一些同行的担忧和关切。

  一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以市场化运营为发展主线,以转变观念为创新先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打造完善广州大剧院经营管理模式,使之在成为广州城市新地标的同时,也树立了剧院管理领域的新标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广州大剧院院长张宇说:“我们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其改革创新、立足市场、主动出击的精神。‘零编制、零补贴’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公共剧院经营管理中都少有先例。”

  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蒙特卡洛芭蕾舞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普雷洛卡舞蹈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总政歌舞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院团纷纷登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为华南地区观众带来了一流的艺术享受。

  2011年5月9日,中演院线旗舰剧场——广州大剧院迎来一周岁庆典。其联袂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的意大利罗马歌剧院,推出意大利歌剧泰斗普契尼的又一全景大型歌剧《托斯卡》,重现了一年前开幕大戏《图兰朵》的盛况。广州大剧院版《托斯卡》与国家大剧院版《托斯卡》南北呼应,成为京穗两地文化市场的亮点和热点,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广泛关注。

  “广州大剧院坚持外向型的国际演出运营定位,运营伊始就与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结成国家级剧院战略合作联盟;在此基础上,又与在百老汇拥有数十家剧院的美国倪德伦集团以及意大利罗马歌剧院等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进世界知名的团体和艺术家;并且借助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与港澳台地区著名剧院、演出团体和运营商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业务合作关系;同时,充分依靠中演院线和集团产业链的综合资源优势,注重开发挖掘本土原创的演出资源。开业一年来,剧院完成演出项目274场,其中国际性演出占60%以上,举办公益惠民演出55场,并且破天荒把国际一流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带进了社区文化广场。”广州大剧院负责人介绍说。

  张宇说:“作为中演院线的第一家直营剧院,一年来,广州大剧院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合国际国内优质演艺资源,广泛聚集政府、企业、媒体、高校以及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活跃和丰富华南演艺市场,满足高端文化消费需求,激活华南地区的演艺市场。同时,通过签约知名艺术家、设立艺术家工作室、剧院办团、成立艺术理事会和发展基金会等方式建立剧院发展的长效机制,并以其龙头作用带动提升华南地区的剧场管理运营。”

  规模化、集约化, 开创演出产业运营新模式

  对任何产业而言,产品始终是最核心的部分。对剧院来讲,上演丰富优质的演出剧目,使巨额投资的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但长久以来,独立承接众多演出尤其是高质量的演出的过高成本,制约着剧场乃至当地演出市场的发展。

  “剧场的最大价值体现在演出内容上。仅仅把剧场当做一种物业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张宇说,“充分利用演出资源、实现多地巡演,通过规模化、集约化运营,不仅可以丰富剧场的演出内容,还能够分摊成本、降低费用,吸引更多更好的节目进入剧场,实现以院线制激活演出产业的目的。”

  在演出产品营销中,票务是销售的最终环节,拥有一套完备的票务网络体系也是众多初涉演艺行业的剧院急需的。中演院线依托中演票务通强大的票务销售系统,实现了对剧目的高效推广与销售。中演票务通业务覆盖全国,为演出院线提供了强大的终端支持。作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建设全国性文化市场渠道的两大工程,中演院线与中演票务通在运营过程中取得了协同优势。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演出产品配送也对演出节目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如果说第一年的主要工作是搭建硬件平台,那么现在,中演院线最重要的工作是产品的开发与制作。因为只有好的演出节目才是剧场发展的根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演院线董事长张树新说,“在节目资源上,中演院线目前靠引进、采购和自主策划、开发、制作两条腿走路。国内现有的演出产品大多由于成本相对较高、演职人员数量较多,要达到中演院线在全国范围内节目配送要求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中演院线在全国演出产品配送节目中的80%都是引进的节目。中演院线将力图打造开放的平台,让演出产品在院线内顺畅地流动,从而获得规模化优势,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

  “我认为成熟的演出院线应该有丰富的演出节目在院线内有效流动,真正实现巡演带来的规模效益。但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审美趣味、文化消费习惯等存在巨大差异,也是全国性演出产品配送工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张宇说,“我们计划对中演院线的成员单位的市场环境进行评估分类,根据区域化需求开展演出产品配送工作,最终可在区域范围内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运营。”

  标准化、专业化, 打造演出市场新引擎

  张宇认为,院线既可以解决文化产品的市场流通环节,进一步明确产供销分工,以采购制解决大多数国内院团头疼的市场营销问题,也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对上游文化产品生产领域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使用恰当,可以激活整个文化产业链。

  目前,中演院线初步建立了标准化、专业化的运作流程,在全国范围内配送演出产品,丰富了各地的演出市场。一年来,中演院线成功推出了圣彼得堡爱乐乐团音乐会、朝鲜血海歌剧团《红楼梦》、朝鲜平壤艺术团《怒放的金达莱》、日本久石让大师作品音乐会、德国科隆古乐团音乐会、乌克兰基辅芭蕾舞团《胡桃夹子》等演出项目,累计在全国36个城市巡演。连同广州大剧院的演出,中演院线在启动的第一年就直接运作了400多场演出。此外,中演院线还直接投资制作演出产品,如与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投资制作的大型音乐话剧《肖邦》已在国内各城市连续演出26场。

  在2010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推广交易会上,中演院线与9家国家级艺术院团签署了共计270场的演出意向,协议金额超过3000万元。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国南北24座城市推出的“首届中演院线新春演出季”,汇聚了国内外优秀演出187场,极大丰富了各地的新年演出市场。

  深圳大剧院总经理郑文霞介绍:“去年我们加入中演院线,全年共演出236场,创下深圳大剧院22年来演出的最高记录。这一年里,我们不仅演出剧目多,演出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中演院线为我们配送了很多高质量的演出项目,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在深圳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1年中演院线公司已确定了包括俄罗斯托迪斯舞蹈团、红色经典系列、《聆听——为人民服务》造型朗诵会(与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迪斯尼儿童音乐剧《米奇音乐嘉年华》、加拿大阿尔伯塔芭蕾舞团、乌克兰国家歌舞团、朝鲜血海歌剧团《梁祝》等全国巡演重点剧目。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触角还向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进一步延伸。今年4月,其与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双方第一阶段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剧院管理、院线运营、剧院高级管理人员系统培训等领域。中演院线还将与相关大专院校合作办班,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同时对其剧院管理团队和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内容涉及剧院运营、舞美技术、票务销售、市场推广、衍生品开发、公共关系等各个方面,力图使中演院线旗下的直营、加盟剧院逐步达到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运营水平。

  据了解,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将继续结合全国各地剧院和文化市场的有效资源,不断巩固和扩大院线平台的规模效应。他们还将引入科技创新推动计划、金融创新扶持计划、以及与海外成员单位联手打造文化产品“走出去”计划等,力求最大限度地扩展和丰富演出院线的平台功能,将中演院线打造成新时期勇于探索创新、富有成长价值和导向作用的国家文化品牌、国际文化名牌。 本报记者  翟 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