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周和平: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

2011年06月20日 20: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留住文献 留住历史 

  ——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

  谢颖

  新闻背景: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毛泽东选集》的最早版本、伪装本书、马克思、恩格斯书信手稿……在日前开展的国家图书馆“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上,一系列极具特色的珍贵文献原件与广大观众见面,引起很大反响。据悉,展览提供文献总量达4000种,是国家图书馆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革命历史文献展览。为此,本报记者就展览细节以及珍贵文献保护等相关问题专访了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

  几经风雨诉说历史

  问:此次“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是国图建馆以来最大规模的革命历史文献展览,请您谈谈展览的特点。

  答: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国家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就着手策划相关纪念活动,发挥馆藏丰富的革命历史文献的特点,希望能够加强革命历史文献保护,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

  这次展览内容丰富,有400余种珍贵文献原件。而且展品非常珍贵,其中不少是珍稀版本和名家手稿,超过一半展品为首次展出,或属初印、罕见之版本,或为轰动一时之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资本论》德文初版本、《毛泽东选集》的最早版本、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以及马克思、恩格斯书信手稿,左联五烈士、鲁迅、巴金、曹禺、朱自清、丁玲和周立波等左翼作家手稿。

  此外,以红色革命文献为主体,还辅以国民党统治地区文献和外国人对中国革命的记录。首次披露了《清党运动》、《剿匪纪实》等60余件国统区文献,在这些“白色文献”的反衬下,更加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成为这次展览的重要特色。

  问:您刚刚提到的这些珍贵文献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震撼,能否介绍一下这些文献展览背后的故事,它们是如何收集并整理出来的?

  答:国家图书馆一直很重视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档案资料揭示,早在抗日战争最严峻的1939年,当时国立北平图书馆设在重庆的办事处就成立了“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利用国共合作的政治局面,向国共双方征集抗战史料。

  1946年底,在以叶剑英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被迫撤离北平前夕,我馆曾向代表团征集革命文献,并派人前往驻地提取赠书。当时去领取赠书的是负责采访工作的杨殿珣先生,他在从北京饭店中共代表团驻地提取赠书后返回的途中,受到国民党特务的跟踪,并被带到警局盘问,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环境的险恶,也说明了这批珍贵文献的来之不易。

  新中国建立后首任馆长冯仲云十分重视革命文献和名人手稿的征集工作,并责成专人(冯宝琳先生)创建新善本手稿特藏库。目前,革命文献总量已达到11000余种15000余册(件),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和传世稀少的孤本。独具特色的名家手稿文库,已经拥有500位名家的4000多种手稿,包括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郭沫若的《屈原》,巴金的《家》、《春》、《秋》,曹禺的《北京人》,老舍的《龙须沟》等。

  保护形势严峻

  问:在展览中看到的这些珍贵文献其实也是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目前国家图书馆对革命历史文献的保护和研究状况是怎样的?

  答:国家图书馆一方面立项开展了“馆藏纸质文献酸性和保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等一批研究课题,为原生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再生性保护,加强革命历史文献和民国文献揭示利用。具体来说,有开展文献缩微保护,利用缩微技术对古旧文献进行复制;进行数字化建设,目前,国家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化转换民国时期文献34806种、935万页;开展整理出版工作、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了一些局部整理并加以出版,在目录编纂和影印出版方面产生了一些成果。

  问:这让我想起了您在今年两会时曾指出的民国时期文献亟待抢救,此次展出的珍贵文献正属于这一时期。目前这类文献保存的怎么样?

  答: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一定范围内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了调查、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从整体看,当前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一是底数不清,尚未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全国性普查和整理,文献存量、分布与保管状况不明。二是保存环境和保护措施不够,大量民国时期文献都裸露放置在没有恒温恒湿、不避光、不防尘的书库里。三是纸张保存期很短,目前,民国时期文献普遍出现了严重的老化或损毁现象,整体泛黄、脆化,一触即碎,有的甚至已经碎成一堆纸屑。四是再生性保护进展缓慢。五是出版利用远不够,开发整理速度慢,难成系统。

  共同承担的责任

  问: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保护民国文献的难点在哪里?

  答:根据初步调查,国内民国时期文献数量超过存世数千年的古籍总量,且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公私藏书机构,建国60年来,我们尚未对民国时期文献进行全国性的普查和整理,给文献的普查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而普查正是保护工作的基础。

  此外,原生性保护方法,对原书纸张的保护与修复,包括各种脱酸技术、加固技术和修复技术等受到挑战,还有待完善;再生性保护方法影印出版、缩微拍摄和数字化加工等,从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民国时期文献,解决珍贵文献的藏用矛盾,但也有其局限性。而文献保护意识不强、人才缺乏等也成为保护工作开展的瓶颈。

  问:在展览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珍贵文献的力量,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这样特殊的时刻,这些珍贵文献的保护更加具有特别的意义,您认为应该怎样保护并利用珍贵文献?

  答:我建议国家参照“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做法,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作为国家文化重点专项,尽快启动实施。革命历史文献保护工作可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框架下,以专题子项目形式开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革命历史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全国性文献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及民间收藏情况;建立《珍贵革命历史文献名录》,逐步形成完善的革命历史文献保护制度。

  总之,民国文献的保护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一个图书馆或几个图书馆所能承担得起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