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昆:86岁老人难舍66年“白毛女”情缘(图)

2011年06月23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昆:86岁老人难舍66年“白毛女”情缘(图)
    歌剧《白毛女》的第一任“喜儿”的扮演者王昆与目前扮演喜儿B角的演员王月对话。《白毛女》从1945年首演至今已经60多年,86岁高龄的王昆担任新版《白毛女》艺术总监。该剧将于6月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题:王昆:86岁老人难舍66年“白毛女”情缘

  中新社记者 应妮

  66年前,她是歌剧《白毛女》中的第一代“喜儿”,那句“我就是鬼,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唱得当年台下观众激愤不已;47年前,她在《东方红》中把一首翻身做主人的《农友歌》唱得热血沸腾;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王昆,又在为《白毛女》的复排四处鼓与呼。

  在各种采访场合,王昆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希望排出当年的味道”。

  记者走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排练厅的时候,86岁的歌唱家王昆正端坐在导演席中。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当年19岁的她出演喜儿,这一演就是17年。

  作为“白毛女”的人才梯队,王昆培养了四、五个能扮演“喜儿”的B角。对这几个爱徒,王昆各有评价,如王二妮泥土气息芬芳、王月很有爆发力、王娜的综合表现力强。根据各人的特点,王昆分别予以重点指导,并让她们在不同表演片段发挥所长。

  “第一版的《白毛女》创作班底中,除了我之外,还有贺敬之、陈强,他们的身体已经都不允许他们参加排练演出,那只好由我来,我有责任和义务进行鼓吹。我就是希望把当年《白毛女》的味道能排出来,传下去”,她说。

  在王昆看来,她偏爱歌剧《白毛女》是有原因的,并不仅仅是她曾扮演了第一代“喜儿”。1945年,以贺敬之等人为首的延安鲁艺的艺术家们集体创作了《白毛女》,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它在借鉴西洋歌剧技巧手法和保留中国民族草根味道的结合方面,可谓天衣无缝”。

  王昆至今仍记得,周恩来总理对她的嘱咐。上世纪50年代初,王昆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周总理一直认为王昆的唱法很有特点,声音激越、嘹亮,自成一体。因此叮嘱王昆不要改变自己的唱法,要保持自己的特色。此后,王昆就很注意自己的演唱个性。她在民间唱法基础上,吸收了西洋发声的长处,在气息处理等方面进一步廓开了自己的音色,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奠基人之一。

  在去年从艺7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王昆曾亲手将一根红头绳和一件土布褂子送给弟子王二妮,“我就是希望她能保持自己原汁原味的演唱风格,不要脱离‘老布衣’味道”。来自陕西安塞县民间艺术团的王二妮也将在此次《白毛女》复排中一圆“喜儿”梦想,她淳朴、本土而草根的演唱风格正是王昆所激赏的。

  事实上,老人并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健硕。演出间隙,她端起水杯吃了一大把药,“这是利尿的、这是软化血管的……”她向记者说着。身边人告诉记者,老人有心脏病和糖尿病,最是累不起,但是从2010年10月开始,王昆就已经开始介入到复排《白毛女》中,不仅口传心授了一批备选演员,连导演胡玫也是受她邀请而来;从今年4月建组开始,她更是每天风雨无阻赶赴排练厅,尽管每天都是坐着轮椅来,“我就是想在‘走’以前,把当年《白毛女》的味道排出来”,她说。

  对当下音乐学院所有学生都是用美声唱法训练出来的现状,王昆表达了严重的忧虑。“学出来不能唱,说得重一点是唱得‘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我们一定要让老百姓爱听、愿意听,既然唱中国的歌就得有中国味道嘛”。她认为中国声乐界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如何弘扬传统,唱出草根味。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