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高希希谈主旋律作品:必须找到主流文化的一根线

2011年07月06日 08:4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5日,著名导演高希希做客本报文化讲坛,讲述主旋律如何成就经典

  必须找到主流文化的一根线

  核心观点

  创作主旋律作品时,我们有一个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翻拍,不是炒冷饭,也不是临摹,而是希望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更好的创作和发展

  在主旋律影片中,明星越来越多,有时候模糊了片子的焦点,大家都去看明星了,反而忽视了故事本身

  激情七月,从电影到电视,红色题材都是绝对的主角。然而,也有遗憾:翻拍成风、恶搞成趣、娱乐化演绎、山寨化制作……

  新时代,主旋律如何成就经典?这是一个新命题。

  电视剧导演高希希,凭借对画面和镜头的熟练驾驭,用影像塑造了一批作品:《幸福像花儿一样》、《历史的天空》、《垂直打击》、《三国》……他执导的主旋律作品真实大气,风格细腻,诠释坚守,呈现信仰,精雕细琢的雄浑中闪耀着正义之光。

  7月5日,高希希做客本报文化讲坛,为我们破解时代命题。

  ——编者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基本上是看着红色经典长大,又随着这些红色经典慢慢变老。

  在六七岁的时候,我看了第一部电影《南征北战》。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经典台词,每一句我几乎都能背下来。但最经典的,是那种质朴的理念。

  所以说,红色经典作品应该能够超越时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沉淀,不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过时”。通过这些经典作品,我们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灵魂精神,能获取成长的力量。

  红色题材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

  什么是红色题材?什么是主旋律影视剧?以前的定义太窄了,认为只有唱高调、反映某个很重要的国家理念,或者刻画某个英雄人物,才是主旋律作品。主旋律的外延应当拓展——只要是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都能被称为主旋律。这里所弘扬的主旋律,不是教条化的训导,而是艺术性的创造。

  主旋律影视剧,首先要真实。影视剧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我们要对下一代负责。当知道很多中学生拿《三国》当作历史来看,我就老有被人拍背的感觉:“你要注意自己的责任。”

  但艺术真实,不等于历史教科书的真实。作为文化产品,影视剧对于历史真实和诗意性把握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呈现历史之像,又要融造艺术之境,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

  面对这类作品的创作,我们有一个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创作时,一般追求三个层次:一是人物、事件、场景的真实性;二是历史氛围的真实性;三是历史潮流的真实性。

  对主旋律概念重新理解,需要在创作中做到朴实与平民化。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姜大牙的英雄形象,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时代精神,以及《闯关东》向我们展示的“宽恕”精神,都凸显了新的时代精神,反映的是一个群体意识,这都是主旋律的体现。

  《历史的天空》为什么受到欢迎?有一些老干部对我说,他们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因为这部剧不说教,很真实,符合那个年代共产党员的感受。人物并不“高大全”,但生动而又可信,在观众的心中就立住了。

  我老是强调一点:细节是历史的表情,要是没有细节的表现,历史就会变得模糊,它的生动性就丧失了。而真实和细节,就要求创作者必须“接地气”。很多红色经典作品的创作者,都是从战争中来,从部队里来,写出来的剧本带着勃勃生机和泥土芬香。

  我小时候随着父母被下放到农村,到了井冈山地区,这其实就是“接地气”的一笔财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我就无法拍出《历史的天空》这样的作品。

  经典翻拍

  最重要是创新和立意

  近几年,影视圈时兴红色经典的翻拍。为什么要翻拍红色经典?首先,我觉得是当下意识形态的需求,它确实是一个政党或者一个国家灵魂上的支撑。所以,是时候重新正视红色经典了。

  其次,大家对老经典“意犹未尽”。翻拍需要勇气,也需要充分的准备。翻拍得好,就既能保持原有精髓,又让故事延展得更精彩,使原作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传承、扩展。

  翻拍,最重要的是创新和立意。不然,就是对“经典”二字的不尊重。翻拍,不是炒冷饭,也不是临摹,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更好的创作和更好的发展。

  经典翻拍,如何突破?我个人认为有三点:第一,在经典的基础上,要有更好的灵魂思想的表现;第二,要有更加精彩的故事呈现;第三,要出现更具个性和魅力的人物。如果还是原来那些人物,老百姓肯定觉得不过瘾。这是目前面对经典创作和经典翻拍的最大难点。

  翻拍《三国》,从个人心态来说,是因为我对老版有一些不满足的地方;从文化角度来说,近20年过去了,当下的审美需求和当年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时代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意识形态的要求。

  拍《三国》时,我还是有一点底气的。近20年间,影视手段不断丰富,制作水准不断提高。比如,三英战吕布、赤壁大战、火烧连营等几场重要的战争戏,今天我们有了数字合成技术,可以很真实地把宏大场面表现出来,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当年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景。

  当然,我也很忐忑,我一直关注观众的评价。我曾开玩笑说:“拍《三国》,我们是穿着盔甲来和观众互动,不怕‘拍砖’;所以,使劲拍吧。”

  主旋律作品

  要脚踏实地面对创作

  目前,主旋律题材的创作,确实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娱乐化。有些影视剧,为了追求票房,夸大或者是有意识地以夸张式的表演方式展现革命历史故事。我觉得这是创作者不严谨的表现。

  另一个问题是明星化。在主旋律影片中,明星越来越多。这有时候模糊了整个片子本身的焦点,大家都去看明星了,反而忽视了故事本身。

  我们是生产者,必须通过电视台构建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渠道。电视台是商业运作,追求观众的认可度。有时候,电视台会说,我们建议用这个或者那个明星,这样广告招商更快,也容易吸引观众。但这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就有压力,毕竟有一些人物不一定适合那个明星演,这对创作确实是一种损害。长此以往,我们会越来越缺少像《南征北战》那样有嚼头、经得起锤炼的经典作品。

  实际上,主旋律题材的创作,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地面对人物、面对剧作、面对故事,而不仅仅只是明星演员。

  题材雷同、跟风乱拍,也是现在荧屏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前一段时间,谍战剧很火,屏幕上几乎60%的片子都是谍战剧,大同小异。

  当然,一般的经典翻拍,应该区别于跟风乱拍。今明两年,除了拍《楚汉传奇》,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拍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可能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从出生一直到去世整个过程的影视作品。

  现在已经有很多个版本的毛泽东,要重新塑造一个毛泽东,能不能有所区分,能不能得到观众认可?这对于我来说,压力很大。

  费孝通先生提过,作为一个创作者,在你的文化意识中,必须要有一种坚持,就是对你自己本土理念的一个文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有各种文化现象同时侵入过来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到自己主流文化的一根线,有自己的文化坚持,不能人云亦云。我们的追求目标是什么?给大众传达一个怎样的价值观?这最重要。

  (本报记者陈星星整理)  SourcePh">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