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1883-1960),人称“山西王”,字百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911年10月领导辛亥太原起义并获得成功,被推选为山西都督,后历任山西省省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山西省主席等职,执掌山西达38载。1949年太原解放后,出任迁往广州的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2月随国民党退守台
阎锡山留存的部分日记原稿。
(记者胡孙华)阎老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很多人知之不多。由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阎锡山日记》,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也是阎锡山日记首度全公开。
昨日,记者通过出版社了解到日记内容。看着那些日记,那个在民国复杂多变而又颇具代表性、传奇性的人物阎锡山栩栩如生。
该书显示,阎锡山日记大多是语录体,主要是其感触感悟、所思所虑,是他从政、治军、用人、处世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如一篇日记为:“人以生为原则,生以结果为目的。人生要素有二,一物质,一精神。故人生之结果亦有二,以物质的结果,继续是也;二是精神的结果,成仁是也。”颇有思辨性。
此次出版的《阎锡山日记》写于1931年到1944年,前后约14年。据阎锡山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写日记时阎锡山并不动笔,而是口授,由秘书记录和整理,并誊抄成正、副本各一套,均为抄本。其中一套,解放后由山西省公安厅档案馆收藏。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中曾任阎锡山侍从秘书的历史学者李蓼源称,留在大陆的是正本。
社科文献出版社称,《阎锡山日记》中的主要时段在抗日战争时期。日记反映了他对内对外、对战对和、对人对事的复杂心境,是研究阎锡山本人思想和抗战史的一部具有珍贵价值的档案资料。
日记折射N面“山西王”
记者胡孙华
看过阎锡山日记的薄一波曾评价:“总的印象它不是历史资料,而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表达他的思想。阎已是历史人物,看看他的《日记》,不难想到他的为人。”翻阅这本日记,的确如此。
■有学识 1931年2月28日,阎锡山日记写道:“苏格拉底行于街,无故被棍击,睹者不平欲为之报复。苏曰:驴踢人一蹄,人岂可还驴一脚?此与孟子与禽兽有何难焉同,乃是不直之忍。”研究过苏格拉底和孟子,阎锡山还有点学贯中西的味道。
■好作诗 阎锡山在日记中写了不少古体诗,如1933年8月记:“一病缠身万事休,光阴虚度古人忧,此生尚有几多日,岁月何堪若此流。”1937年7月记:“做事知难行若易,做人知易行却难。毋论做人与做事,寻着难处易其难。”学者李蓼源称,阎锡山一生写过百余首诗,但多为打油诗,多不合韵律,本人也仅求其顺口而已。
■很精明 人人都说阎老西精明,此言不虚。1937年2月4日,阎锡山写了一篇日记谈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通军事 1938年6月19日的阎锡山日记写道:“德日的战术是侵略性的,强国对弱国,用之利多害少……吾国今日与日本作战,是以弱对强,采德日战术甚为不利,但举国军人所学如此,非特更改不易,言更改且难,真是错路定深难返回,谋国必须事事图始虑终。”1941年3月8日写道:“不容部下犯罪是义,预防部下犯罪是仁,做官长必须仁义具备。”虽然阎锡山打过不少败仗,但从日记上看,他的用兵和带兵之道还是可圈可点的。
■善总结 1949年8月26日,阎锡山对开会进行了一番总结:“我感到现在各种会议多呈下列现象:一、背诵图书目录的会议。二、老鼠会议。三、小孩说故事会议。四、逞能会议。五、报复会议。六、矜功会议。七、泄愤会议。遂致发言多离开议题,决议多不依据发言,演至儿戏加深,仇恨加大,造成分奔的恶果。这种会议真是煞人情绪,增人厌心,白度时间,滥费人力,此一端即造成灭亡而有余,真令人不知何者结成此果。古人说:无主乃乱,制度使然,抑领导失当所致,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