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四月,京剧大师梅兰芳(一排中)先生在京与琼剧名艺人红梅(一排右一)、陈华(二排左)、王英蓉(一排左一)、范仁俊(二排右)合影。
王英蓉、李桂琴主演的名剧《秦香莲后传》在1987年访问新加坡时的剧照
在省琼剧院的资料库里,王英蓉(右)找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扮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女主角的剧照,她感叹万千。
文\海南日报记者 蔡 葩
没有哀乐,只有琼剧经典唱段《张文秀》在静谧的大厅里回荡。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追悼会。7月7日上午,海南文艺界在海口殡仪馆告别著名琼剧演员王英蓉———
金乌欲坠隐西山/留余晖/映纱窗/景虽好/叹夕阳/倦鸟知还相呼唤/并翅投林影双双/愁满怀/空自怨/含珠泪/细思量/万物皆有归宿处/游子何故不还乡?
一生都在唱戏的英蓉,此时静静地躺在鲜花中,再也无法开口歌唱。只有那唱也唱不完的琼剧《张文秀》选段,在大家聚集与她送别的时刻,一遍遍地替她唱着,引人哀肠百结,泪花涌动。想想那些如珠似玉的唱词,似乎就是为英蓉准备:“万物皆有归宿处/游子何故不还乡?”此刻的英蓉,就像叶落归根一样,已经回到了她灵魂的故乡。然而,对于热爱她的人来讲,她的归期还是太早了点。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很多未竟的梦想还没实现———7月3日下午,一代琼剧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代表性传承人王英蓉出人意料地,带着对亲人的万般牵挂、对琼剧艺术的热爱,忽然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
《张文秀》一举成名
1939年,英蓉出生在琼海大路镇。那一年日本人踏上海南岛的土地。很少戏迷知道这位善解人意、爽朗大方的俊女子是一位曾经孤苦寡言的独生女,她的父亲在她年幼的时候就过世。在烽火连天的日子,母亲带着她改嫁他人,她就在母亲的家小心翼翼地成长。几岁的时候她就要放牛、砍柴,帮母亲做家务,她真正听到琼剧,是1953年她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琼剧演出占领了海南城乡的主要市场,下乡演出的剧团常常被围得身子都转不过来。英蓉好羡慕台上那些长袖善舞,喜则欢笑、怒则发火、伤心则哭泣的演员,他们的尽情尽性让台下的英蓉心生感动。人们发现,每一次剧团走后,英蓉总是能够将昨日舞台的花旦或者小生的唱腔和甩袖的动作学得惟妙惟肖,她少女的眼神和身段因为唱上琼剧而变得不像她自己了,她像舞台上的那个唱也唱不完的美花旦。
前来吊唁英蓉的琼剧老作家钟少彪先生说,天生为琼剧而生的英蓉,她唱上琼剧就忘掉了一切。1955年,16岁的英蓉如愿考上了文昌县联合琼剧团,跟随著名的琼剧前辈谭歧彩学艺,幸运的是,她这一去,就学会了谭老师的拿手好戏《张文秀》。这位步入琼剧殿堂不多久的无名女子以其纯美而浑厚的嗓音,传神的表演,将那个三姐演绎得令人心旌摇荡,如醉如痴。当年的《海南日报》即发表评论文章,以少有的热情称其为“后起之秀”,英蓉一夜之间成为戏迷互相传诵的女明星。
海南省琼剧院院长陈军介绍说,1959年冬,周恩来总理和邓大姐来海南视察工作,英蓉和陈华主演的《红叶题诗》得到周总理的赞赏。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红叶题诗》剧组赴京为全国“两会”代表演出,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王英蓉还扮演了琼剧《红色娘子军》中的朱红(即后来的吴琼花、吴清华),成为在舞台上第一个扮演吴清华的演员。她以《张文秀》和《红叶题诗》与其前辈和同辈艺术家王黄文、陈华、林道修、韩文华、红梅、陈育明、梁家木梁等一代名伶,共同创造了琼剧的辉煌,把发端于草台里巷的琼剧推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在她的身上,浓缩着琼剧几十年的荣辱兴衰,从她的身上可以窥见琼剧发展的脉络。
一步步看着英蓉成名的琼剧前辈周庆辉先生与记者一起追忆英蓉的往昔。他说,两周前,海南广播电视台一档栏目还专门制作有关英蓉与琼剧的节目,他还为栏目介绍了英蓉的事迹,没想到,节目还在制作中,英蓉还有很多话要说,她却突然离世,给琼剧界留下了太多遗憾。眼圈还在发红的李明玉是琼剧导演。与英蓉共事多年,她们结下了姐妹般的情谊。她说,我们都喜欢把她叫做英蓉姐,她永不变老的心,让你感觉不到岁月曾在她心灵留下的创伤。英蓉从演绎《张文秀》中的王三姐开始,成为琼剧舞台上一颗备受瞩目的明星,而且是在她如花的年龄!从此,王英蓉扮演雍容深沉的姜玉蕊(《红叶题诗》),《宝莲灯》里的三圣母、《春草闯堂》里的春草乃至现代戏中的刘胡兰和朱红等,她以独特的唱腔唱出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塑造了不同时代众多的艺术形象,声名远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
刚从法国演出回来的著名琼剧演员陈素珍,似乎还没有从悲伤中回神过来。作为戏剧梅花奖得主的陈素珍,尤其感念英蓉做人的无私做事的认真。她说,自己得到王英蓉的教诲太多,她单纯的心灵,对琼剧炽热的情感,让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传递给后辈。她常常不顾自己的体弱,亲自指导年轻演员们,为她们的一点点进步而欣悦。
《红叶题诗》成经典
海南大学王春煜教授也在送别英蓉的人群中。作为英蓉的戏迷,王教授为她的离去惋惜不已。他说,回想当年海南,王英蓉的名字是继著名琼剧名角红梅之后最让琼剧迷追逐的偶像,她的名字也传到了南洋。英蓉婉约俏丽、细腻中见真情,音质高亢却清脆明亮的唱腔,为她赢得了不同群体的追捧,尤其在《红叶题诗》中,英蓉一出场,一开腔:“重门深锁幕垂帘……”一个锁在侯门人未知的大家闺秀给人一种凌波仙子的美好想象,英蓉漂亮的扮相立即抓住观众的视线。当年英蓉一出场,台下的欢腾一点不亚于现在的“粉丝”呼叫他们的偶像,只不过那时的观众要含蓄一些,他们将内心里的热爱化做学唱英蓉著名的唱段,将她珍藏在记忆深处,一辈子难以忘怀。
海南省琼剧院副院长莫清桥说,看过王英蓉舞台表演的人,都难以忘怀她韵味十足、吐字清晰、行腔自如的独特风格,她的声腔空灵而意境悠远,有时典雅大气,有时却又哀婉深情,自由流畅,令人印象深刻。她顾盼有情的眉目加上修长袅娜的身材,创造了琼剧舞台上一代名伶的美好形象。然而,王英蓉决不仅仅是在唱腔上赢得观众,她的唱、做、念、打的功夫也不是一般的演员所能相比的。
倾心琼剧 死而后已
在琼剧院目睹王英蓉工作劲头的潘心团,对英蓉艺术与生活的了解颇为详细。他说,退下琼剧舞台以后,英蓉时时刻刻牵挂着琼剧艺术,乐意担任海南省琼剧院艺术指导,只要院里排演新戏或开展有关琼剧艺术活动,她都是热情参加。2007年,王英蓉将海南广播电视台首届“呀喏哒嘀”琼剧大奖赛冠军得主、优秀青年演员林川媚收为弟子,倾其余热尽力扶持后进,林川媚如今是海南省琼剧院一团的主要旦角演员。王英蓉为此和林川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省琼剧院符实先生一直在梳理海南琼剧发展史,他对王英蓉的了解颇具有代表性。他说,王英蓉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人,她一生最好的总结写在她所演绎的众多角色中。而堪称中国地方戏曲经典的《红叶题诗》,不仅成就了王英蓉,也让琼剧达到她历史上的顶峰,此后很长时间,琼剧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还没有超出过《红叶题诗》的。
此刻,性子有点急的英蓉姐离我们而去了,她依然肤色红润,面容安详。她俏丽多姿、顾盼有情的大幅照片正在注视着与她一一道别的人们,她美目有神,似有百种情思,《红叶题诗》上那个千娇百媚却又刚烈坚韧的姜玉蕊依然可见神采。想起几年前采访英蓉姐时她曾说,《红叶题诗》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可依然还有那么多人记得它,这是做一个演员一生最大的安慰。虽然她对琼剧的感情心绪复杂,她被它成就着,也被它伤害过,但灰冷的心最终还是为它温暖着。她不知道此生除了琼剧能让她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关爱,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如此永久地占据她的心。她对琼剧的现状忧心忡忡,对她那个年代所坚持的精神价值的失落感到迷茫。她不停地说起《红叶题诗》,那是她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她的才情她的爱恨都装在这部戏所有的细节中了。
今天,躺在鲜花中的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吗?岁月会继续,可堪安慰你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张文秀》的唱段仍在低回,让她一直陪伴你去远方,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