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孙中山故里翠亨村今日新貌 纪念馆已种田12年

2011年07月14日 0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中山7月13日电 题:孙中山故里翠亨村今日新貌

  中新社记者 路梅

  1866年,在粤南一个只有6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一户孙姓农家为新生的男婴取名孙文。45年后,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满清政权,建立了共和国。100多年过去了,这个叫作翠亨村的地方由于孙文的历史功绩而有了一番新面貌。

  7月13日,两岸记者“重走辛亥路”联合采访团来到翠亨村。今天这里已成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一部分。

  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除了孙中山故居、用于陈列展览的纪念馆之外,还将翠亨村纳入其中。不仅复原布置各种农家、店铺,甚至还保留了当年孙家的田地,继续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让人直观感受到孙中山少年时在此耕作的场景。

  “这里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把孙中山成长的社会环境完整、立体地展现出来。”纪念馆馆长萧润君说,纪念馆耕种稻田已经12年了,这也是全国第一座“种田的博物馆”。导览员解说道,通过了解村子的环境,参观者增进了对农村的认识,就更能够理解孙中山为何如此重视民生问题。

  故居是位于村西南的赭红色两层小楼,是孙中山26岁时设计和主持修建的。这是全村唯一一座坐东向西的房子,留过洋的孙中山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许多西方元素,内部陈设采传统中式风格。故居中西合璧,门多窗多,回环连通,在当时可谓标新立异。孙中山在此生活、读书、行医,和好友谈论国事,并在书房中起草了《上李鸿章书》。

  萧润君说,纪念馆为孙中山而设,通过研究和整理相关历史资料,举办展览,让人们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理想。孙中山不仅在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思想理论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和价值。

  他举例指出,孙中山关于建设东方大港、南方大港、北方大港的区域经济建设思想,恰恰吻合了今天的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概念;关于发展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实行国家社会主义的理念,在如今也颇具启示。

  孙中山13岁离开翠亨村赴檀香山留学,5年后回国时带回一株酸豆树种在前院。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转星移,如今这株老树斜卧院中,依旧苍劲繁茂。郭沫若前来参观时曾有感而发:“酸豆一株起卧龙。”

  孙中山曾说,“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世纪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正如他所说,辛亥革命百年之际,21世纪的中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