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博物馆、双峰富厚堂曾国藩故居等湖南的一些文博单位,都在想方设法与相隔万里之遥的英国国家档案馆取得联系。
为什么?为获取珍贵的文史资料。正在编撰湖湘文库《郭嵩焘全集》的长沙文史专家梁小进,就从英国国家档案馆获得了数量可观的郭嵩焘资料,这消息令同行们眼睛一亮。
湖南湘阴人郭嵩焘在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曾任清廷驻英法公使,为中国第一任外交使节。日前,长沙文史专家梁小进抑制不住激动地告诉记者:找研究资料,也要像当年郭嵩焘一样走向世界。他说英国国家档案馆果然保存有大量郭嵩焘的珍贵资料,他为此在长沙苦等了30年。其实,拖着辫子的郭嵩焘写下的那些文件和书信,留在英国已有132年之久。
梁小进介绍,英国国家档案馆将该馆馆藏的郭嵩焘全部文档资料进行拍照、制碟,并邮寄到长沙梁小进手中,仅需50英磅(折人民币500元),这50英镑,就像一张老船票,让郭嵩焘的灵魂,登上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客船,重回他的故乡。
长沙妹坨帮忙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寻找“郭嵩焘”
梁小进并没有太多机会去英国,他一直在寻找在英国的长沙人,寻求他们的帮助,他想“搞到”藏在英国的郭嵩焘的史料。
从上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出版郭嵩焘的著作开始,从事文史工作的梁小进就判断,中国第一任外交使节、中国驻英公使湖南人郭嵩焘的资料可能藏在英国国家档案馆。
就在一直以来的寻寻觅觅中,去年,他得知一个同事的女儿在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商学院读硕士,梁小进马上与在英国就读的“长沙妹坨”李涵婧取得联系。李涵婧果然顺利地帮梁小进找到英国国家档案馆中的这批资料,据说,英国国家档案馆“很热情”。
这批从英国档案馆新发现的郭嵩焘资料,共计2个案卷,总计442页,其中大部分文档为英文档;中文档公文信函有34件,近百页。
同时,梁小进亦与北京一家科研单位联系,该科研单位图书室藏有郭嵩焘的7封信件,但北京的这家单位开价5000元,最后以一套万余元湖湘文库终于获得这7封信的内容。
照此推断,英国档案馆关于继湖南人郭嵩焘之后驻英大使曾纪泽的资料恐怕不在少数,双峰富厚堂曾国藩故居因此亦闻风而动。
躲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内的“郭嵩焘”,长得什么样?
在英国档案馆新发现的442页郭嵩焘资料中,收录有郭嵩焘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国书:“大清钦差大臣郭嵩焘、副使刘锡鸿,敬奉国书,呈递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此一国书,有礼而得体,已出现与“大清”并称的“大英国”,这封信充分表现二国平行的新式外交格式,从这封信不难读出,中国走向现代外交的世界大国之林中,既不贬低他国,也不卑下自己。
新发现的资料中出现了大量郭嵩焘为国内中英纠纷排扰解难的信件。比如镇江趸船移泊案,郭嵩焘利用西洋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终使镇江太古洋行的趸船移泊他处。
同治年间,英国教士胡约翰在福州乌石山镇买得一块盗卖的官地后,加建教堂楼房,渐次圈占山地,引发绅民冲突,胡约翰的教堂因此被民众焚烧。英方以反教事件责难中方,郭嵩焘不偏离问题中心,强调胡牧师占地的情况,并附地图以证明。此事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到合理解决。郭嵩焘还几经交涉,得到英国殖民政府同意,设立了新加坡中国领事馆。
这些文件中呈现的郭嵩焘,不但不是媚外的“汉奸”,而是为国家争权益的外交家。在弱国无外交的大势下,郭嵩焘既与英方高层搞好关系,同时也警觉于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的蛮横与霸权。
专家视角
郭嵩焘的历史地位将超过左宗棠?
实习生 向珂
做过咸丰帝的秘书,与曾国藩、左宗棠(后反目)、李鸿章、曾国荃为数十年好友,在僧格林沁手下工作过,署理广东巡抚,以兵部侍郎、钦差大臣身份出使英法,得到当时最强大帝国英国女皇多次接见,获众多先进国家负责人赏识的中国官员郭嵩焘,最后因为“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而被朝廷下诏,不准“立传赐谥”,他给历史的背影,也颇多人或褒或贬议论,他就是湖南湘阴人郭嵩焘。
改革开放呼声一高,郭嵩焘就容易成为关注热点
著有《洋务先知——郭嵩焘》的郭嵩焘研究专家孟泽面对采访,发出奇论,认为:郭嵩焘的历史地位,在一百年后将超过左宗棠。尤其是每到改革开放或要求变革呼声很高的时候,郭嵩焘就会被人记起,就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他说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搞维新变法时,人们就曾屡屡提起已经逝去,有先见之明的郭嵩焘。
在变法前期,谭嗣同曾以奇怪的语气说“中国沿元明之制,号十八行省,而湖南独以疾恶洋务名于地球。及究其洋务之谓,则皆今日切要之大政事,惟无教化之土番野蛮或不识之,何湖南乃尔陋邪?然闻世之称精解洋务,又必曰湘阴郭筠仙(嵩焘)侍郎、湘乡曾劼刚(纪泽)侍郎,虽西国亦云然。两侍郎可为湖南光矣,湖南人又丑诋焉,若是乎名实之不相契也。”同时代的梁启超亦曾多次提到郭嵩焘,限于篇幅不录。
梁漱溟在谈到父亲梁巨川时也说:“二十年前,我父亲也是受人指而目之为新思想家的呀!那时人们都毁骂郭筠仙(郭嵩焘)信洋人讲洋务,我父亲同他不相识,独排众议,极以他为然……”
毛泽东在1913年的《讲堂录》上记下杨昌济的说法:“郭筠仙以好名与好利判世代之隆污。”
1940年,楚金先生提到“ 筠仙侍郎为同治中兴名臣中主张维新最力之人”,“使公十年不死,其必为中国维新运动之领袖无疑 ”。
王兴国先生在《郭嵩焘评传》中说:中国改革开放后,湖南一些出版社大量刊印郭嵩焘的著作,研究亦应运而生。孙应祥等人认为郭嵩焘是洋务运动中最勇于发表言论的思想家。熊月之认为郭嵩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先驱。钟叔河先生认为,郭嵩焘是中国封建士大夫中首先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行者。曾永玲认为他是晚清封建官吏中罕有的思想解放派。
“立德、立功、立言”中的郭嵩焘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古人评介历史人物的不朽条件。
中南大学的孟泽先生认为,左宗棠一生事业,重要在“立功”上,同为湘阴人的郭嵩焘当然也有“立功”,但相较左公还是要弱。但立功之事,随岁月流逝,其意义的重大也在递减,人们记得贾谊,绛(绛侯周勃) 、灌(颍阴侯灌婴)是什么人,大多数人已记不清。
在立德,塑造新人魂上,显然郭嵩焘具有他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此外,郭嵩焘的大量资料正在成批出现,这也为未来研究郭嵩焘做了一个极好的铺垫。
另外,中国一直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郭嵩焘这位不凡的思想人物的价值必定会突显。
而当年郭嵩焘所处的浮躁和喧嚣的历史情境,与未来走向现代化的情境可能仍然会有所类似,这就会引起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警觉和尊重。
《郭嵩焘全集》创近三十年来乡邦文献辑遗量之最
今年底应可出版湖湘文库《郭嵩焘全集》现在“长得”比《左宗棠全集》还要高,虽然同为15卷。
《郭嵩焘全集》出版的重大意义在于辑遗量大,人物很有价值。
梁小进进一步解释:岳麓书社曾在上世纪80、90年代陆续出版《郭嵩焘日记》(共4册,计200万字)、《郭嵩焘诗文集》(1卷,70万字)、《郭嵩焘奏稿》(30万字)、《礼记质疑》(60万字)等书,总字数共计360万字左右。今年底即将出版的《郭嵩焘全集》,字数已达900余万字,是过去已出版的郭嵩焘相关著作字数的3倍。即将出版的《郭嵩焘全集》,卷数达15卷,与已出版的《左宗棠全集》卷数相等。
郭嵩焘曾抱怨说,自己一生的精力主要耗费在写信,但在原出版的《郭嵩焘诗文集》中郭嵩焘的书信,仅有66封,这一次,将刊出370余封。
此外,郭嵩焘所撰《湘阴县图志》、《湘阴郭氏族谱》《史记扎记》等书也将编入全集中。
《郭嵩焘全集》辑遗量,已远超当年的《左宗棠全集》。举凡湖南省图书馆、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所藏郭嵩焘手稿,在这三家单位的支持下,已全部收入了将出版的《郭嵩焘全集》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左宗棠全集》,是在清末出版的《左文襄公全集》旧本的基础上编辑的,字数原有400万字,上世纪80年代的《左宗棠全集》计800万字,辑遗共400万字,
此次,《郭嵩焘全集》的辑遗量肯定远超《左宗棠全集》,辑遗量工程之大,在湖南出版史上,似无书出其右。《郭嵩焘全集》编撰工作从2007年着手到现在,已处于扫尾阶段,预计将于2011年底出版,这是湖南出版界古籍整理出版的一项重大成果。
据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湘军人才群体,目前除罗泽南、李续宾未纳入出版计划外,其余重要历史人物的著作几乎将会全部出版。
晚清郭嵩焘不是个凡人,他是块有分量的大石头,扔到长沙这个潭中,马上就会掀起波涛,一些人竟为他掀起的波浪打湿了鞋子和衣服,发出几声怒骂。
郭嵩焘在长沙掀起的波澜
文/任大猛 图/徐晖铭
太平军打来了,曾国藩、左宗棠都是郭嵩焘劝出山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从广西打到长沙来了,35岁的郭嵩焘一家与同为湘阴人的左宗棠避难湘阴东山梓木洞(现属于汨罗)。本年九月初,新授湖南巡抚张亮基因胡林翼之荐,发使迎左宗棠。左宗棠初不欲答应。郭嵩焘与一帮兄弟竭力劝说,“公卿不下士久矣。张公此举,宜有以成其美。”力促左宗棠出山。左宗棠的功名就从防守长沙城开始。后来,成为咸丰皇帝的秘书(即南书房行走),曾经保全左宗棠。但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时,郭嵩焘却为左宗棠弹劾罢官。后来,两人人到老年,左宗棠主动到郭嵩焘在长沙城六堆子的家中陪罪,郭嵩焘仍不肯原谅左宗棠。
同年,曾国藩也在湖南老家接到诏命要他帮办团练,曾国藩不愿意办,也是来曾家吊丧的好友郭嵩焘劝说,“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王何?”要他抓住机会,施展抱负。又以“力保桑梓之谊”的借口,说服曾国藩的父亲,一起劝说曾国藩。
郭嵩焘又为曾国藩建立湘军出建水军、创厘局等策,为其驱驰奔走。
李鸿章在郭嵩焘死后上奏疏说:曾、左“二臣之起,则该侍郎实推挽之。”
郭嵩焘将派往英国,长沙城内的士子几乎拆了郭家的屋
郭嵩焘懂洋务,因此朝廷将派他到英国去当赔罪的驻外使节。有的书上说他是“大义凛然”慷慨出国门,这纯粹是瞎扯,郭的出国,是不情不愿的,还屡屡“病休”了一阵,作为“领导”的慈禧太后,几次找他谈话。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十五日,慈禧太后找他谈话,问他几号启程,催他走了。他就对慈禧太后抱怨说,为了这个出国,“如臣家亦是受惊不小”。
郭嵩焘本就因倡办洋务而招物议,当他将要出使英国消息传出,立刻被当时汹汹舆论围攻。以“霸蛮”之气著称的湖南人士,把郭嵩焘的接受“出使番邦”,看成湖南人共同的耻辱。湖南乡试诸生正要考试,于是集会,商议捣毁郭嵩焘住宅。当时就在长沙城内玉泉山贴出一首讽骂郭嵩焘的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李慈铭在日记中曾记载“夷人至长沙,将建天主教堂,其乡人以嵩焘主之也,群欲毁其家。”郭嵩焘日记说:他家的门首“被榜……狂悖以极,闻三书院人为多也。”
1878年,郭嵩焘从国外回来,长沙城内保守派仍认为,从国外回来的他将引狼入室。由于他的座船遇逆风,湖广总督李瀚章特派小火轮拖带其座船回长沙,长沙乡绅竟宣布拒绝让小火轮靠岸,理由是小火轮是洋船。
被视为当代贾谊,在长沙创办船山学社思贤讲舍
郭嵩焘回到长沙,自己不愿出山,同时朝廷也不用他,其实此时正是朝廷需要用人才之秋,而有郭嵩焘在外经历和见识的,可以不谦虚地说,全国也就只有他一人而已。他被曾国荃等不少有识之士视为有才能而被投闲置散的当代贾谊。
郭嵩焘赋闲回乡,热心湖南教育事业,在今船山学社处创办思贤讲舍、船山学社,倡建禁烟公社,推行禁烟运动。
光绪十七年(1891年)六月十三日,郭嵩焘病逝,时年73岁。他的好友王先谦、周开铭、黄自元、曾广镕联名公呈,“恳恩宣付史馆”,并赐谥。李鸿章等人亦上奏,但被朝廷拒绝。王兴国先生说:“朝廷对其激进的洋务思想始终评价不高。”但在长沙开明知识分子中,郭嵩焘却获得同情。
郭嵩焘在长沙六堆子和寿星街筑有两处房屋,但两处房屋均在民国时出卖。今已失其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