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京报:“脊梁”是历史遴选出来的

2011年07月19日 08:1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京报漫画/林军明

  ■ 文化观察

  和历史的遴选相比,只能说,如今那些评选“脊梁奖”和参选“脊梁奖”的人,不是荒唐就是无知。一个人稍微有点自知之明,就不会和他们的“脊梁奖”扯上半分关系。

  “中华脊梁”已被一地鸡毛包围。

  最新的进展是,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相继否认组织评奖,有的声称公章遭盗用。

  真相仍然未清,但是,不管这个活动合不合法,都不过是一场闹剧。“中华脊梁”、“共和国脊梁”———这些名头都太大了。如果有人不顾天雷滚滚,硬要成为什么“脊梁”也就罢了,问题是,谁又有资格把这“脊梁奖”给他/她呢?谁有资格代表“中华”来评选、颁奖?哪一个中华儿女又给了他们授权?

  “脊梁”不是评出来的,也不是拿钱砸出来的,而是历史遴选出来的。一说到“脊梁”,大家都会提到鲁迅那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不管这话说得有多好,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是鲁迅先生的标准,仍然不是历史的标准。不过,我们一定相信,历史的遴选肯定只会比鲁迅先生的更加严格,更加准确。众所周知,真相可能会被当代隐瞒,但是历史不会说谎。在经过数十年、成百上千年的时光之后,历史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功绩与过错,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最苛刻的历史遴选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人的价值确实需要时间的检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也是一套严密的防作弊程序———它能防止那些通过造假、欺骗、威胁、贿赂等手段在当代获得“脊梁奖”的人,拿到历史颁发的“终身成就脊梁奖”。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脊梁奖”的遴选都如此困难,要经过若干年才有结果,只要将其放在历史中去定位、比较,最起码也得看看是否获得了公众广泛的认可。所以,某些人物能否获得“脊梁奖”,或许非常容易判定,并不需要经过太长的时间。也许鲁迅在世,会这样说:“我们从今以来,就有喜好把自己上升到国家高度的人,有敢于颁发各种奖项的人,有敢于接受各种奖项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山寨脊梁。”

  和历史的遴选相比,只能说,如今那些评选“脊梁奖”和参选“脊梁奖”的人,不是荒唐就是无知。一个人稍微有点自知之明,就不会和他们的“脊梁奖”扯上半分关系。

  □于德清(北京 编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