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晓廷龙化石
(记者 齐芳)发现于19世纪的始祖鸟一直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却可能改写这个结论: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今天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等人在我国辽西地区大约1.6亿年前沉积地层中发现了一件小型恐龙标本。这一被命名为“郑氏晓廷龙”的小恐龙重约800克,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之一。
研究者发现,郑氏晓廷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徐星介绍说,始祖鸟标本发现于德国索伦霍芬地区晚侏罗纪时期沉积的地层中,自1861年被命名后,它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成为进化论研究的标志性物种。在过去的150年中,有关始祖鸟的研究从没间断。虽然有关于始祖鸟的飞行能力、生态行为,甚至一些形态特征一直存在着争论,但其“最原始鸟类”的地位几乎没有受到质疑。
然而徐星等人重新分析了始祖鸟的形态,再结合近年来发现于中国的大量小型兽脚类恐龙和早期鸟类标本,尤其是郑氏晓廷龙,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了一些极其重要的结论。“我们一个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通俗地说,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徐星说,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曾经广泛分布在侏罗纪中晚期的亚洲到白垩纪晚期的南美洲和非洲。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迅猛龙和发现于我国辽宁的四翼恐龙—小盗龙,都属于这一类群。
这一发现也将促使科学家重新评价鸟类的起源。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观点目前已被大多数古生物学家接受,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演化现象:传统上认为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而始祖鸟代表了从植食性支系中再次向肉食性动物演化的另外一支(恐爪龙类)。徐星说,恐爪龙类曾经有过全球性分布,但最终在白垩纪末期灭绝。这一假说的提出将促使古生物学家们重新评价有关鸟类起源及相关的飞行起源等相关研究结果。
郑氏晓廷龙复原图(刑立达和刘毅绘制)
郑氏晓廷龙
长得很像原始鸟类:锥形齿、长而粗壮的前肢;但它的恐龙特征更明显:特化的足部具有恐爪龙类所有的特化第二趾,它的后肢发育成长长的飞羽,呈现出典型的四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