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无损检测”可靠性存疑 故宫头脑发热

2011年08月01日 08:25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夜间,名为“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迅速广为人知。昨天,该院证实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发生损坏,这距离事发时间已过去了3个多星期。

事发3周后被迫说明情况

  7月30日,网友“龙灿”在几大微博平台称“故宫出大事了”:7月4日,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馆藏一级品1106件,其中哥窑瓷器馆藏一共不到10件,此事引发公众关注与媒体追踪。

  昨天,故宫博物院证实,7月4日10时许,一件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发生损坏。与网上流传的版本不同,故宫的说法是,损坏发生在对该文物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文物发生挤压损坏,并初步判定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月头出事,月尾才公开,网友们质疑:“如果没有‘龙灿’的爆料,故宫是不是打算瞒过去?”故宫方面回应: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原因。经过反复模拟试验和多次专家论证,7月21日得出初步结论,并称针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已经形成,待把事故原因全部调查清楚后将上报国家相关部门。

  近几年来,珍稀文物在博物馆里被人为损坏的类似事件还有没有?记者昨致电某文物行政机关负责人,他明确承认:“有。但放在以前,只有几个人知道的事怎么会传到社会上?这次的公开承认,确实是信息公开的一个进步。”

“检测”距离文物一毫米

  据介绍,对馆藏古陶瓷进行“无损分析”是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判断古陶瓷文物的产地、制作年代、制作工艺。不需采样而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能量色散X荧光和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技术等。

  据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台具有“全套”无损分析功能的进口机器售价大约1000多万元,因而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博物馆才买得起。“买得起”外,还有一道门槛是“用得来”,“检测时,文物上有一道板,周围有一道环,要靠人工调节相互距离。最近时,机器距离文物仅仅只相差一毫米!”据说,有家博物馆引进一台这样的机器后,因为一直担心损坏文物而不敢使用。

  相比之下,故宫为引进、运用和推广对古陶瓷进行“无损检测”可谓大张旗鼓、信心十足。资料显示,2009年3月23日,“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2009年度工作会议”召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计划于2010—2011年开展“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这一较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迄今,故宫已完成50多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据称:受此次事件影响,目前,该课题的实验室工作已经暂停。

争议中推行“无损检测”

  稍有文物常识的人都知道,馆藏珍稀文物的移出和移入之所以设置了严格而繁琐的手续,就是为了避免损坏。种种细微的变动都可能使这些幸存了成百上千年的脆弱器物发生意外。

  可是,按照记者采访的一位古陶瓷研究专家的意见看来,“无损检测”的检测结果可靠性还存在很多疑问,故宫博物院在此情况下频繁地以“检测”名义将珍稀文物移进移出,有些“头脑发热”;操作中发生损坏似乎也不全是巧合,更像是符合了概率。

  有数据表明,现有的科学手段面对异常复杂的陶瓷技艺而言有点“笨”。在2005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上,大会安排了一批瓷器分别进行了X射线荧光检测和热释光测年,结果发现:X射线荧光釉面测试对鉴定器物新老成功率在90%以上;对鉴定瓷器年代成功率在56%左右;用热释光测年则误差更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根本测不出来。

  那为什么“无损检测”仍然大行其道?这位专家苦笑着向记者指出,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制的检测机器毕竟比我国现有检测技术先进,文物研究者虽有信有疑,为了推进研究也只能亦步亦趋。7月4日,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遭到灭顶之灾时,或许只发出一丝轻微的呻吟,但在国宝的守望者眼里,却无疑是一声沉重的叹息。记者  吴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