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大事件发生,中国传媒业都可以从传播中展现媒体发展的趋势。“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不仅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的思考,同样在中国传媒业界激起波澜。
在这次事故传播中,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表现不凡,传统主流媒体的报道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谁是事件最早、最快的传播者?
谁的报道更真实、更动人?
谁的报道更完整、更准确?
面对微博,传统媒体如何收复失地?
传统媒体:后发制人 厚重取胜
在网络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无论怎样都不可能赶上新媒体对信息的发布速度。那是否就意味着传统媒体真的会完败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脚下?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杨秀国这样对记者说,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对信息的快速处理、发布满足了人们的知情权,使大家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的消息。但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则在权威发布、深度挖掘、细致分析上占有绝对优势。
事故发生第二天,《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以及《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等,整个封面版几乎都是事故发生后的雨夜救援。《新京报》从7月26日起连续几天从多角度进行报道,并针对群众关心的事故原因发出系列疑问。《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一篇长篇报道《永不抵达的列车》,细腻的笔法引得无数人潸然泪下。7月29日的《东方早报》头版无导读、无图片、白底黑字,庄严肃穆。《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栏目刊发《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制度》,文章提到:“天灾人祸之后公布遇难者和失踪者名单,在我们很多地方还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雷池。我们切盼,让公布遇难者名单成为一项制度,从此被不折不扣地遵循。让个体生命的尊严、让灾难的真相,凛然闪烁在这份庄严肃穆的名单之中,并时时提醒各级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关于温家宝总理与遇难者家属见面的录音报道,则被认为是此次灾难报道中的一大亮点,是传统媒体最大的突破。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传播平台,微博以其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在公共事件传播上的作用,在中国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计算机科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起事故报道当中,微博主要致力于早期事件发生消息的发布、对现场原生态的还原以及提供追寻事件真相的线索。
7月23日20时27分,网友“Smm_苗”更新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这条信息被称为该事故最早的信源。
7月23日20时47分,网友“羊圈圈羊”发出:“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这是事故发生后由乘客最早发出的求助微博。
全程参与这次事故报道的《温州都市报》记者卢俊敏介绍说:“事发之后,由于微博的呼吁及转帖,当天晚上据不完全统计,有近1700多人参与献血。在传统媒体无法及时刊登消息之时,微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后,微博成为事故当中发布寻亲信息,24小时不间断提供事件动态的平台。无论是对事故现场搜救的动态关注,还是对发言人披露信息的关注,都使微博呈现出一个汇集八方声音的强大舆论场。青年文摘杂志社副社长王寒柏感叹道:“最初的微博就像一个类似社交网站的信息发布平台到现在成为人们眼中的自媒体,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与强大的影响力令人瞠目结舌。”
相较于微博对信息的快速发布、对各种意见的大量聚合、对现场的多维还原来说,传统媒体确实难以匹敌。
两个舆论场:优势互补 齐生共赢
纸媒消亡论的说法自网络出现就争议不断,而后每一个新媒体的诞生似乎都会成为冲击传统媒体的理由。微博的横空出世以及在这次事故报道当中的出众表现让人们再一次开始思考,这种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究竟是什么关系?
内容重叠,多次互动。沈阳认为:“我们不能够将微博与传统媒体简单地列为替代或者对立的关系,传统媒体与微博应该是等量齐观的新阵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在微博中这样写道:“这几天的微博,进一步证明了碎片化传播的价值。碎片化的信息,是对由大众媒体带来的信息的补充。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参照、相互校正的可能。当那些关键的碎片拼贴在一起时,当它们与专业媒体所提供的图景组合在一起时,会比仅仅由专业媒体所描绘的景象,要更为丰富、立体、真实。”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体通过微博上的碎片化信息找到报道线索,进而进行深入地采访、加工呈现给受众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博与传统媒体在话题内容设置上具有重叠性、互动性。
优劣互补,难解难分。微博消息发布的迅速、快捷,对信息不受阻碍地即时发布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源大大填补了传统媒体时效性不足的缺陷,也使很多难以在传统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得以呈现。《南方都市报》网眼版创始人王星介绍说,在这次事故报道中,《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从微博上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对拍摄现场摄影师小刀的采访以及后来寻找到小伊伊父母的报道都依托于微博平台。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微博上,有些消息被讹传,这是微博诞生以来就备受争议的弱点。沈阳表示,因为网友素质层次不一,发布的信息就有可能是假象、流言、谣言。因此,传统媒体在深度、权威性上是微博难以企及的。他认为:“传统媒体和记者应该成为网络微博的理性把关人。民众有愤怒的情绪时,记者要把这些真相报道出来,把原生态的东西还原出来,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应对挑战,齐生共赢。微博的快速发展给传媒界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在传媒提速时代,究竟该如何实现微博舆论场与传统舆论场的并行齐发?
在采访中,沈阳提到,微博已经对传统媒体形成倒逼,如果传统媒体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迅速,微博就会取而代之。他认为,这是传统媒体的一个发展机遇。传统媒体有最好的公信力、现成的广告资源、稳定的读者用户,还可以在多个微博平台注册自己的账号,吸纳更多读者,实现与用户精准化互动,因此具有最快速的微博转型条件。对此,王寒柏持同样观点。他认为,虽然传统媒体没有微博的先天优势,但在挖掘真相、深入报道上是得天独厚的。传统媒体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力争让报道更准确、更深入。“传统媒体开设官方微博,其实正是适应传媒业快速发展的举措,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也会吸引新生代读者,扩大影响力。”卢俊敏说道。
作为活跃在微博中的传统媒体人,王星乐观地认为,新媒体虽然迅捷快速,但是信息太过庞杂,很难辨认有效、真实的信息,能够给大家提供有效信息的依然是传统媒体。媒体通过微博获得信息,进行更好的新闻报道;传统媒体人通过微博得到信息、发布信息,树立个人品牌;而对微博来说,媒体和媒体人无偿地把他们的职业作品以及他们的想法、线索通过微博展现出来,这对各方来说可以实现共赢。其实,仔细想想,受益方又何止这些。微博发展、传媒提速不仅对传统媒体、媒体人提出挑战更将对全体公民素质、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媒提速的列车上,我们都是乘客。本报见习记者 赵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