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文化报:谁把“脊梁”弄弯了?

2011年08月03日 16: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秦 毅

  沉默了数十日的倪萍终于公开回应“买奖”传闻,并相信脏水总会被洗掉。日前,在上海参加上海星尚频道2011华语主持人选拔大赛《今天我主持》的相关活动时,倪萍针对自己被获“共和国脊梁奖”而被“戳脊梁”一事表示,最近她的沉默只是“不想添乱”,“一切的质疑也好,一切的骂声也好,我都能够承受,只是不希望被大家人身攻击。”

  面对攻击,不回应实际上也是一种回应,更何况有些攻击还游离在理性的批评之外。笔者不是要为倪萍辩护,只是想将心比心地说一句,当荣誉如同出了故障的ATM机,狂吐巨额钞票,领奖的人又能否有足够的定力,阻挡住意外之财的诱惑?

  一段时间以来,扯虎皮、拉大旗式的高调而非高含金量的评奖活动层出不穷,“中华”“全国”“脊梁”“华人”等字样被印在了各种证书上。乱花渐欲迷人眼,奖项纷呈心迷离。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人却常常缺乏自知之明,对名誉来而不拒,欣然领受,特别是对于某些公众人物来说,各种名头、花帽已然成为他们抬高身价、谋求发展的筹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因此,面对投怀送抱的奖项,能如柳下惠般“坐怀不乱”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另一方面,只要几个人、一个公章、一个创意,“神马荣誉”都能制造出来。这种过低的评奖门槛、过高的评奖收益,让缺乏监管的评奖组织犹如脱缰之马在利益的田野上狂飙,马蹄踩下的是贬值的荣誉,扬起的是追名逐利的杂尘。

  倪萍说:“我曾获过无数奖项,从没怀疑过奖项的真假,更无从核实。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我肯定不会参加。”如果说连倪萍都不具备鉴别奖项真假的能力,相对缺乏社会经验、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普通人,如果再得不到“金睛火眼”的帮助,要想在荣誉面前不被“戳脊梁”还真是不容易。

  抵御沽名钓誉之风,需要每个人提高修养,更需要社会多环节的约束。然而我们却看到,一些颇有来头的单位和组织在利益驱动下主动迎合,滥设滥发各种“野奖”,对不良风潮推波助澜、毫不珍惜公众的信任,而相关部门却管理缺位,不闻不问,任由发展。据报道,“共和国脊梁”一主办方8年未年检。监管的“金睛火眼”暗淡无光,于是更多的人趁机谋事,干起了鱼目混珠、招摇撞骗的勾当。

  因此,把脊梁弯曲、荣誉跌价的板子打在爱慕虚荣者身上固然不错,但要尽快扫清这一不良现象,还有必要对浮躁的奖项乱发进行自纠自查,相关部门要尽快严格管理办法,让领奖者真正实至名归,让社会荣誉不再蒙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