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引起舆论强烈不满,方正县一直就此辩解,看不出有道歉和改正之意。我们认为,方正县有其特殊的县情,但立此碑的初衷与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形成了抵触。方正县政府应当有勇气向社会做出道歉,并拆除此碑。
日本侵华那段历史给中国社会投下的心理和情感阴影远远没有散去,日本政府对反省历史飘忽不定的态度,以及日本右翼对战争罪行的极力否定,加重了中国民间对那段历史记述方式的敏感。准确地说,这种敏感在整个东北亚都挥之不去。在中日韩三国,目前都没有在历史问题上“显示大度”,“为照顾对方情绪”做一些特殊举动的空间。
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未必是出于什么重要的“新思维”,很可能就是考虑该县对日交往多这个实情做出的“县内决定”。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微博把这件事“捅给全中国”,它的对错只局限在方正狭小的县境内。
但微博时代,中国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的“角落”,方正县政府突然面对了中国无数公众的愤怒,甚至遭遇远道而来“五壮士”的泼漆讨伐。我们相信方正县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舆论洗礼。他们能对媒体的采访给予正面配合,县领导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访谈直播,应当说他们做得不算很差。
然而必须指出,这块碑的确立错了。该碑碑文中关于“反思历史”的几句话,不足以让这块碑在道义上变得“合法”。全国公众的强烈反对意见,是这块碑立错了的现实证明。方正县政府应把对这块碑的认识,迅速从“县情”转到“国情”上,他们不仅是方正县的“衙门”,他们同时还是中国政府在地方上的形象窗口。当中国公众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指责这块碑时,方正县政府的反应也应当是“全民族”水平上的。
互联网带来中国舆论的空前活跃,中国很多政府官员至今对此认识不足。一些人习惯了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对来自体制外的质疑和挑战极不适应。他们误以为权力等同于权威,他们从未公开做过严肃、诚恳的自我批评。对公开道歉更是想都没有想过。尽管近年来公开道歉的官员在增多,但这远未形成制度,甚至连“潜规则”也算不上。
在干部制度中,应把公开道歉和问责分开来,公开道歉是就公共事件与公众沟通的一种方式,当它是真诚的时候,有可能促成事件进程的转折。但现在愿意公开道歉的官员依然很少,特别是他们的错误有一定的环境因素,并非简单是他们工作失误的时候。他们担心一旦公开道歉,会成为认定他们犯了“严重错误”,并对他们实施问责的依据。
这个问题应从制度予以解决。像方正县立碑这件事,触动的感情面很大,但就事件本身而言算不上什么大事。事情处理得好,拆了碑就可了事。但事情拖下去,舆论反复纠结,“小事”反而有可能变成大事。其实这两年一些事情闹得很大,所涉官员态度的生硬,他们公关的笨拙,都成了事件升级的催化剂。
中国的地方官员主要是任命的,他们对舆论的性质和力量往往都不太熟悉,在官场上他们都懂得低调,但在舆论面前如何放低姿态,最大程度地争取舆论的善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需认真学习。 《环球时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