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给青年编导授课
(记者金力维)今天一早,台湾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来到北京市文联,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北京市优秀青年编剧导演研修班,学员是来自北京演艺集团、北京人艺、北京电视台、北京市文联等北京市艺术创作生产单位的青年主创。
赖声川此次来京展演的新作《那一夜,在旅途中说相声》好评如潮,此前,他创作的《宝岛一村》也曾多次来京上演,反响强烈。他不仅创作经历丰富,搬上舞台的话剧题材更是花样翻新,在传统中融入创新精神。今天的交流会,赖声川言及创作,从创作动机谈起。他提出,“动机会决定一个作品的成败”,这观点一下子就勾起了台下听者兴趣。
赖声川举了个现实小事开始解释。他谈到在台湾曾经听一位导演助理说起,看到导演在拍戏时忙着写东西,细看一愣,原来是在写上台领奖时要说的致谢语。“这就活生生说明,动机影响创作,那位导演一边拍脑子里想得都是,怎么拍才会让评委觉得很牛,才会得奖,那样,他可能会很在意镜头语言,最后作品中全部都是导演在耍炫耀。”
这个例子或许有点夸张,而赖声川想告诉台下同行的是:“我可以教你怎么写一个剧本,但我不能告诉你写什么,我也不能告诉你为什么写;我可以教你方法,但智慧那部分一定得是你自己的。你的眼睛看到有趣的东西才会创作。所以我说动机很重要,但我们很少重视它。”他提醒同行,创作者应该反省自己的双眼,“那里面有多少偏见?是不是充满了概念和标签?”
这样的反省赖声川在自己身上反复进行,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对自己开刀毫不留情。“我做这行几年后,觉得创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要经历那些痛苦?因为我要把作品放到舞台上,再追问下去,因为我觉得我的东西观众看了会对他们有帮助。我再反问,狗屁,真的吗?其实我是有表现的欲望,因为我心里不平衡,这下有点复杂了,要追溯到童年是不是被忽略了。要对自己开刀,一直追问下去。搞艺术的人多少有点不平衡的,我们做了一台戏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骗人吧,你有那么伟大吗?”
虽然这样的对答永无止境,但赖声川表示,“我可以保证,这样的思考对各位是好的,你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创作的动机就像光谱,一边为己,一边为人。为己的部分是要表现,要得奖,要赚钱;为人的部分,是希望作品对社会有好处。通常我们在中间。审视自己的位置,决定我们要做个礼物打开给观众看,还是在观众身上倒垃圾,让观众在剧场里变成被呕吐的对象。”
记者 甘南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