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撰写者:让世界读懂我们的故事

2011年08月10日 16: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艰难的历程。北京中轴线申遗所要经历的程序包括:出台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初步确定申遗方案;将规划、方案交与国家文物局,纳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相关机构专家考察、申报、通过。看似简练的三个步骤背后,凝聚的是众多人的心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所在的专家组承担了此次北京中轴线申遗的文本撰写工作。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他。

  多项标准评价遗产价值

  申遗文本传统的格式和要求中最基本的部分需要对申报的遗产做出清晰介绍,这是一个向人们解释“在哪里”“是什么”的过程。另外,文本中还要求有比较研究的内容,要求将申报遗产放入世界范围与相关遗产进行比较,进而突出其独一无二性。

  吕舟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遗规定了10项评价标准,前6项相对偏向于对文化遗产的考量。它们分别是:第一,申报的遗产项目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第二,申报的遗产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某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反映了人类观念的转变,代表着人类发展的关节点。第三,申报的遗产项目提供正在延续或者已经消失的文明的历史见证。第四,申报的遗产项目是人类一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建筑,作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杰出典范,反映这个时代。第五,申报的遗产项目反映了人和环境、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第六,申报的遗产项目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以及人类文化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这项通常不能作为独立标准来评价遗产申报项目是否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常情况下,申报遗产项目只要满足前5项标准中的一项,即可具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资格,第6项可作为前5项标准的补充。

  独一无二的北京中轴线

  城市中轴线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不过它可能单纯只是一条贯通两点的街道,或许是由最初的几个居民点发展成为城市后再出现了中轴线。而北京的中轴线则是先于城市出现,随后的城市格局是以其为中心规划而成。

  吕舟介绍,现存的北京中轴线,是建造元大都的时候确定的,之后虽然历经朝代更迭,但是其走向始终未变,在它的沿线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祭祀场所、城市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以及威严不可侵犯的皇室禁地和众多普通居民区。即使今天坐落于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一带发生了变化,但它依然是我国的政治活动中心和全国人民活动娱乐的中心。可以说它体现和延续的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同时城市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反映出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正统礼制思想。无论从规划布局、历史沿革还是文化内涵上来说,北京中轴线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很重要

  申遗文本的撰写,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生活在这个文化环境中,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北京中轴线的价值阐释,如何使用恰当的表述方式使世界认同我们赋予建筑中的抽象的传统思想,也就是如何“讲故事”。

  吕舟坦言,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这样的观念:认为我国已经拥有大量世界遗产,通过它们,我国的文化已经得到充分阐述,不再需要更多世界遗产。于是他们会用更加挑剔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申报的遗产,或许仅仅符合几条评价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说,“曾经有一个国外的专家在看过我们的申遗项目之后建议做一个中轴线建筑群,把它作为故宫的扩展。因为故宫是中轴线最核心的部分,再加上故宫已经是世界遗产,在世界上具有了相当知名度,很多人理解了它的价值,申遗工作相对容易很多。但是经过深入研究,我国的专家认为,故宫不能够诠释整条中轴线的价值,中轴线包括了更多的建筑形式以及文化和思想内涵。如今既然决定选择具有难度的方式,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对话。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突破的问题。”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我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  乔  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