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故宫
天安门
前门正阳门
复建后的永定门
陈城文
北京城的中轴线
探寻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很早的时候,“中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投射在城市规划理的念上。而城市中心形似脊梁、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更是这种思想影响下最直观的外化表现形式。考证我国悠久的建城史,那些曾经作为王朝都城的城市,大都存在中轴线,比如北京、西安、洛阳、南京。
北京传统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明代时统治者将其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中轴线上不仅坐落着诸多重要建筑,整座城市也以其为对称轴呈现两边对称的布局。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这个偏斜的中轴线向北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梁思成: 保持和发展旧城中轴线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在他的文章中向人们描述北京中轴线带给人们的审美冲击:我们可以从外城最南的永定门说起,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队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公尺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做了前卫。但这还只是一个序幕。过了此点,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到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民国初年已拆除)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前面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的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由天安门起,是一系列轻重不一的宫门和广庭,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顶,一层又一层的起伏峋峙,一直引导到太和殿顶,便到达中线前半的极点,然后向北,重点逐渐退削,以神武门为尾声。再往北又“奇峰突起”的立着景山做了宫城背后的衬托。景山中峰上的亭子正在南北的中心点上。由此向北是一波又一波的远距离重点的呼应。由地安门,到鼓楼、钟楼,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安定门和德胜门。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因为认识到这其中的价值,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市政专家来我国帮助研究北京的市政建设、草拟城市规划方案时,梁思成最先向他们提出保持和发展旧城中轴线的主张,他建议向南延伸至南苑,在永定门外建设一个特别客车分站,主要任务是“作为各地和各国来北京的贵宾和代表团的出入站。贵宾代表们在永定门下了火车,或从南苑下了飞机,可以坐着汽车,顺着笔直的马路,直达天安门广场。这样的计划就更加强调了现有的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这个建议后来被苏联专家划入北京城市规划总体构图之中,成为北京坚持至今的一项市区布局原则。
永恒与变迁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间,发生了不少让保护派专家们惊心动魄的事情,其中一件是1958年10月13日,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对故宫“进行革命性改造”的报告。报告认为需要根本改变故宫博物院的面貌,并提出两个改革方案,其中第一个方案建议 “将紫禁城内前后两部分划分为二,后半部分从乾清门后由故宫博物院办陈列,前半部分交园林局建设成为公园。这样博物院的陈列成一线,可以大大精干,在紫禁城东西后部开辟两个便门后,故宫可以四通八达,参观便利。” 报告同时设想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如对故宫的宫殿建筑拟大事清除,保留重要的主要建筑,以70%以上的面积园林化等等。
这种“跃进”的狂潮很快就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质疑。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上说,“我们对故宫应采取谨慎的方针,原状不应该轻易动,改了的还应恢复一部分……故宫的性质,主要应该表现宫廷生活,附带可搞些古代文化艺术的陈列,以保持宫廷史迹。”
在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之后,特别是大形势有所改观之后,故宫博物院党委于1959年10月12日写了一个报告,包括对故宫博物院的方针任务问题拟定的方案(草案),方案中明确,“紫禁城范围内的建筑必须加以保护,保持古建筑的原有面貌。修缮以复原为原则,保持原有风格。对于与建筑正体无关之后添的附加建筑物,如小墙小屋等,必要拆除时,也须采取慎重的态度。建筑周围的空隙地区除清除积土、平整地面等工作外,要在保持古典的、民族形式的、并与宫殿建筑相协调的原则下,进行园林风景的点缀,成为观众的休息场所。”
“文革”期间,故宫被首当其冲作为破“四旧”的对象。1966年8月的一天晚上,当周恩来得知一伙红卫兵准备第二天冲入故宫去造反时立即作出了关闭故宫的决定。当天深夜,故宫博物院的几扇大门紧急封闭,周恩来通知北京卫戍区派一个营的部队前去守护。从此故宫大门一闭就是5年,在许多地方名胜古迹惨遭破坏的时候,故宫得以幸免。
在岁月的流转中,北京中轴线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变化。上世纪50年代,为了疏导交通,中轴线上的地安门被拆除。同样拆除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永定门已经于2005年完成复建。当时有专家预测,这次复建预示着保护北京中轴线理念的回归。
如今,北京中轴线上现存主要文物建筑包括燕墩、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鼓楼、钟楼、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等30余处。这些现存文物建筑中有些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保护问题。因为修建北京地铁8号线,鼓楼周边的胡同和民居被拆除,范围之大引起诸多质疑和猜测,至今这片区域被护栏圈围着,周边的居民也说不清楚这里到底在建设什么。
面对问题和现状,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出了《关于推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建议北京市政府加大传统中轴线的整体保护力度。北京市文物局也在今年6月宣布正式启动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卢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