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新华字典》:小小字典向世界透露中国变迁

2011年08月11日 16: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翟 华

  “‘拜拜’出现在了《新华字典》中!”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刊发文章,关注新版《新华字典》中的变化。文章称,一本小小的字典充分体现了中国时代的变迁,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时代》周刊这篇文章的一开始就介绍,很多中国人在分别的时候习惯说“拜拜”,这一发音来自英文“Byebye”。直到今年7月,这一流行于中国民间多年的分别方式,终于在家喻户晓的《新华字典》中找到了一席之地。第10版《新华字典》的“拜”字只有四声读音,而第11版为“拜拜”增加了柔和的二声,意为“再见或结束某种关系”。文章由此认为,这是难学多变的中国语言走向国际化表达方式的一个例子。

  在外国人看来,此次新版字典对那些已经不符合当今中国时代特点的内容进行了修改。的确,从1953年第一次编纂开始,《新华字典》就可以被视为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时代》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厄尔认为,字典的编纂者很好地把握了修改的分寸,“既保留了中国的一些特色文化,也引进了一些新的词汇”。

  笔者注意到,与汉字联系更为紧密的新加坡人同样做出了反应。一位研究者便指出,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会留下一些“语言化石”。比如上世纪50年代的马达、马力、煤油、合作社等,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变化,被收入当时的《新华字典》,但如今人们已很少用这些词,它们也就随之退出了字典的“历史舞台”。

  国际友人关注的又一个热点是新增的网络热词,如“房奴”“晒工资”等,这被普遍认为是适应网络时代之举。比如“晒”,增加了新的释义“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有英国学者指出,中国网民数量早已跻身全球首位,其网络文化的繁荣必然导致大批特殊的网络语言出现,但这些词汇的生命周期往往较短、更新速度太快,而且富有浓厚的城市化色彩,收入这些词汇可能并不讨好。不过,他也表示,无论如何,这都将为后人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提供很好的参考,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某一个时代语言文化现象的素材。

  此外,还有人注意到,旧版《新华字典》中将许多野生动物标注为“肉可食,皮可制衣”等,新版已经全部改掉。这一改动被认为符合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得到了一些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赞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