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 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在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和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人员赴重庆市各区县考察抗战史实,搜集抗战史料、收录拍摄抗战遗址遗迹图片,编写并出版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一书。
据沙坪坝区文广新局局长李波介绍,自2010年3月开始图文集采编工作以来,沙坪坝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走访了重庆25个区县,行程近8000公里,实地调查抗战遗址遗迹400余处,拍摄照片4563幅。该书是“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也是“重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书系”之一,是第一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重庆抗战时期遗址遗迹的一部工具书,具有较强的史料性。该书以抗战遗址遗迹为主线,以行政区划为单位,以大量精美和珍贵的图片和说明文字,生动展示了重庆的各类抗战遗址遗迹。全书包括抗战遗址40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3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
回首我国抗日战争历程,八年抗战不仅激发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而且创造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特的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时期文化遗产。而重庆,就是这样一座拥有英雄史诗的城市。1937年11月随着抗战形势的恶化,国民政府决定从南京迁到重庆,并于1940年9月正式确认重庆为战时陪都,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当时的重庆不仅是民国政府的战时首都,还是同盟国远东战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类机构组织、工厂学校集中于重庆,给重庆留下了各类抗战史迹,其门类之全是国内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当时,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多数机构在重庆并没有新建办公地点,而是租用房屋办公生产,有些机构甚至与数个单位合署办公。比如,张治中旧居、郭沫若旧居,在作为名人旧居的同时还是军政机构的所在地;重庆市渝中区现重庆饭店大楼,在抗战时期分别被作为川盐银行大楼与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使用。俯瞰巴渝大地,处处都有抗战的遗址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七抗战礼堂、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以及各种兵工厂、制造厂、抗战将领公馆、仁人志士的旧居等。
对于这本书出版的意义,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书序中所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抚平伤痛建设家园的同时,愈发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愈发追思流血牺牲的先贤烈士。将抗战时期遗存下来的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利用,有利于延续城市的文脉,留住城市的记忆,以史为鉴,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重 文)
图一:梁漱溟旧居,原名花房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原为国民党将领孙元良的私家别墅,房屋外墙嵌入许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呈现独特的肌理效果,故名花房子。
图二:国民革命军第78军中将军长夏仲实的旧居,夏仲实不仅在抗日战场上屡获战功,还积极办教育和电厂。他曾在这里举办私人宴会,宴请冯玉祥等名人,宣传抗战并组织募捐。
图三:重庆大学理学院建于1930年至1933年,中国式建筑风格,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演讲,并通过了《声讨汪逆兆铭案》。
图四:美国大使馆武官别墅原为富商汤壶峤的房产,为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
图五:圆庐,孙中山之子孙科抗战时期在重庆的住所,建筑造型独特,反映出民国时期公馆别墅建筑风格融会贯通、技法推陈出新的特点。
图六:跳伞塔,位于重庆市渝中区,1942年4月4日建成,是我国也是当时远东地区高度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主要用作培训飞行员。
图七:宋美龄公馆也曾作为国宾招待所,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居住。
图八:重庆清华中学创办于抗战时期,当时的筹办者和主要任课老师均为清华大学校友,图为校内的工字堂,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取清华“工字厅”之名,亲笔题写“工字堂”三个大字,堂后悬挂“水木清华”匾额,意指重庆清华中学与清华大学一脉相承。
(以上图片均由尹业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