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2011年网络书店打响“书虫”抢夺战

2011年08月15日 14:14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暑假期间,书店依然是孩子们常去的地方。 记者 尚洪涛 摄

网络书店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打折后的价格。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家知名书店纷纷倒闭关门。与此同时,风起云涌的网上书店则以这样那样的优势吸引着更多读者的关注。有网友感慨:无论对出书的、买书的、还是读书的人来说,2011年,都堪称中国书市的变局年。真的是这样吗?本报文化记者围绕此话题分头采访,采写了这组“关注2011书市之变”的系列报道,共三篇,今日刊发第一篇。

  7月29日,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博德斯公司宣布全面破产。美国实体书店巨头的倒下,再次引发国内图书市场对实体书店前途的担忧。在可预见的将来,整个图书业也终将破产吗?当文化死,精神灭,作家尽去,我们身处的社会将会如何沦落?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省市多家图书卖场,发现受经营、采购成本制约,实体书店普遍无力应对网上书店的价格战,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可喜的是,不少实体书店希望通过开发文化相关产品、尝试多业态联营等来寻求出路。

  “书虫”变化大

  实体店选书 上网去买书

  一场看不见的战争正在互联网上进行着。

  由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等知名图书网站发起的图书促销活动才刚刚落幕,当当网就接着推出了“人文类图书六九折封顶”,“满99元立减9元”活动;还有,遍地开花的淘宝网络书店以价格PK叫嚣者的姿态,强行挤进我们视野。抢夺读书人的战争硝烟,正从网络弥漫开来,并加速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消费方式。

  因为具备足不出户、轻点鼠标,送货上门,价格低廉等诸多好处,网上购书正成为越来越多“书虫”购书的常态消费方式。在实体书店先看书、选书,然后到网上买书成为不少“书虫”的消费习惯,实体书店逐渐变为网上书店最好的推介展示平台。

  在西安一家大型书店,记者发现安妮宝贝的最新力作《春宴》被放在一楼显眼的新书推介区。记者向正翻看此书的张女士询问,会不会在书店购买此书?张女士表示:“我来之前就在网上查了。现在京东商城最低24元,而在卓越亚马逊打6.2折后可享受最低价15元,在书店,会员价8折后也要30元左右。我还得再考虑考虑。”

  小老板诉苦

  利润越来越小 夏天不开空调

  网上书店的发展,无疑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一些小型民营书店,自然成了重灾区。

  晨风书店位于西安市朝阳门附近,不愿透露姓名的店老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10年前,我们店每个月的营业额都在几千元。可是这两年,由于书的利润太小,书店经营十分艰难,这么热的天,我都不敢开空调,要不本儿都包不住了。”

  她以自己的书店为例:新书进价大致在7折左右,以9折价格出售。店面房租每月2000元,加上水电,每月成本大约2600元,平均每天成本80元。而一本原价20元的书,进价为14元,卖价18元,才能有4元利润。

  “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个三四十本。今年以来,很多顾客经常来店里看上大半天,除非是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才买,更多的时候,会偷偷记下书名、出版商等到网上去买。我们怎么能和网上书店竞争价格呢,现在每天根本赚不到什么钱。”说这话时,女店主不时地连连摇头。

  书城下手早

  寻找多条出路 实体店不会消亡

  “实体书店店面、人力、物流等成本不断上涨,根本无法跟风打价格战。”采访中,小寨嘉汇汉唐书城营业部部长刘立斌表示:现在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网上书店影响到的是实体书店一整个产业链,而实体书店作为产业链中的销售终端环节,受到冲击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但实体书店作为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在书店淘书更是精神上的极大享受,实体书店是不会消亡的。

  刘立斌表示,书店希望通过开发文化相关产品、尝试多业态联营等来寻求出路。如,引进数码产品、书包文具、体育用品以及餐饮等围绕图书、文化,提供综合类一站式的休闲文化服务。另外,书店为适应网上销售的大趋势,也在2007年开通了网上售书渠道,希望能够通过网上销售带给读者更多的实惠,同时带动书店销售业绩的提升。

  结束采访时,记者从北京万圣书园经理刘苏里的微博上看到这样的表述:“互联网冲击下的实体书店,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没有任何特色的中小书店,其次是大型书店(连锁和单体),再次是网络书店,最后是专业独立书店,但我不认为实体书店会最终消亡。”诚如斯言,我们既期待更多的网络书店能为爱书者提供更多更实在的优惠,也希望实体书店这块大众文化休闲阵地越办越好。

  记者靳晶 实习生韩唐玲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