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哲
因伤退役的前世界冠军张尚武,以街头卖艺的方式,把专业运动员在现有制度安排下遭遇转型之难的现实,再一次冰冷地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其实,又何止是张尚武。在体育界,前世界冠军靠搓澡谋生、前全国冠军变卖奖牌支付医药费等等,已是屡见不鲜。
而杂技演员面临的境遇,与专业运动员相比,又是何其相似:同样是走的“早期专业化”的路子,同样面对着训练中的高风险,同样都只有短暂的职业“黄金期”,走下舞台后同样不得不直面残酷的转型。学历低、文化弱、出路窄、就业难,再加上病痛缠身,缺少社会关爱,这是许多处于后黄金期的杂技以及舞蹈演员的现状。
杂技界如何让这样的“张尚武”式悲剧少一些?在笔者看来,需要从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保障制度两个维度来努力。
就前者而言,无论是“团带班”还是专业杂技学校,杂技人才的培养,多数走的是“早期专业化”的模式,也就是通过选拔的方式,让杂技苗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严格而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这样的一种训练模式,固然有利于杂技演员打下较为坚实的基本功,能够较早地掌握适合岗位需求的主要技能,然而,单一目标取向的这种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这一体系之下的课程设置模式,却极大制约了这些未来演员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限制了他们转型之后的择业空间。尤其是中国的杂技目前还存在“重技巧轻艺术”的观念,仍在片面追求动作难度的高、精、尖。在这样的导向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文化基础、知识结构无法适应转型带来的挑战。
所以说,要帮助杂技演员顺利地克服转型之难,就需要关口前移,及时改革和调整目前这种单一目标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未雨而绸缪,多考虑一些杂技演员“后黄金期”的转型需求,让他们能够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其他职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转型留出更多的“安全冗余”。
杂技表演属于高风险职业,自身的黄金时间又十分短暂,这就决定了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是推动解决杂技演员“后黄金期”转型难题的又一关键。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个真正成熟的杂技市场,要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不仅需要为杂技演员们提供保障训练和表演期间人身安全的职业险,而且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他们解除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而我们目前在这一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由于这一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商业保险机构很少愿意涉足这一领域;由于杂技表演院团自身实力有限,且运作方面还有不规范之处,对于杂技演员在转型以及养老方面的安排,多数仍是空白。
无论是从帮助杂技演员顺利渡过“后黄金期”的实际困难来考虑,还是着眼于杂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制度层面做出相关安排,完善杂技演员的保障制度,都应该尽早提上日程。而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有赖于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比如,从政府层面而言,对于高风险的杂技表演行当,是否可以推出相关的“强制险”,让杂技演员的人身安全能够系上保险带?从院团层面而言,在赢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设立相关的职业培训基金以及企业年金,解除杂技演员的养老顾虑?从社会层面而言,是否可以动员各类公益机构以及各方力量,设立杂技演员的扶助基金,让那些处于困境之中的杂技演员能够得到实际帮助?
但愿杂技界的“张尚武”越来越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