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心萍
近日,故宫博物院对媒体报道的“封口费”传闻和“瞒报4起文物损坏事件”分别做出回应。故宫博物院表示,所谓的“封口费”传闻不实,故宫博物院当时已协同公安机关处理此案。网上流传的“瞒报4起文物损坏事件”的说法同样不实。(据《京华时报》)
故宫,今年以来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其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让媒体及公众颇为不满。比如,有媒体调侃式地提出疑问——故宫,你究竟有多少“门”?“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拍卖门”“屏风门”和“封口门”等,不断地引来公众的“围观”。
可以说,当下的故宫已经走进了一个“是非”之地。故宫究竟有何是非?作为旁观者恐怕难以知晓。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是非皆由人引起。故宫问题究竟有多少?不免让人担忧。在这里,不免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闻名天下的故宫,究竟是“何许人”在掌管?
在笔者的想象中,故宫掌管者,理应是学识渊博、眼界开阔的人,理应是文化界、文物界和现代管理方面的专家和精英,即便是普通工作人员,也应当是有志于故宫文物保护和发展的人,具有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诚实本分的品质。
然而,故宫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这些“特色”人物都是从何而来?是不是经过了公开的招聘和竞聘?是不是经过了专业资格的审查?是不是经过了严格的岗位培训等等,我们却无从得知。如今,故宫事件接二连三,让人不能不关注和担心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管理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管理的效果。故宫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场所,也是中国文化经典的聚集场所,由什么样的人来掌管,这个事情很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由一些对文物感情不深的人来掌管,也不能让一些无专业知识的人来掌管。
故宫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管理出了问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了问题,不仅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而且需要从管理人员的素质入手,来全面、深入、细致地剖析故宫存在的问题。
笔者希望故宫的管理者,别再与媒体及公众打“口水战”,不妨公开所有管理人员的情况,特别是进人、用人的渠道,管理者任职的资格审查及程序等,让公众来评判一下,这些故宫管理者,究竟适合不适合从事故宫管理工作?能否放心让他们继续掌管那些价值连城的故宫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