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
——勒克莱齐奥昨在沪敞开心扉
“一部好的作品首先是能够忘掉自己的作品,但对于我自己也是存在的作品。它也是一种奇遇,我们能够走出自己的一种奇遇。”开场谈文学作品时如此拗口的一句话,让人以为昨天勒克莱齐奥为主角的这场名为“一个作家的历险”的朗读暨文学交流会会很沉闷,不过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很快就用幽默的语言和小故事告诉大家,除了深刻,文学还可以很生动。
写作为受同学欢迎
勒克莱齐奥大概可以算是写作的天才,他7岁的时候乘坐轮船去非洲探望父亲途中,就在船上写出了第一部作品《漫长的旅行》。昨天被老友、南京大学教授许钧提及此事,勒克莱齐奥分享了自己最初写作的动机。“我小的时候生活在一个破房子里,位于一个比较贫穷的街区,每天放学以后跟伙伴们一起回家后,我都是在等我的同学找我出去玩,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喊过我。”勒克莱齐奥说,为了抵抗孤独,他就写一些故事,一方面可以让他度过这段时光,另一方面把写的故事念给同学们听的时候,也可以在同学们当中受到欢迎。
笔墨可以对抗暴力
勒克莱齐奥同时也觉得,实际上作家都是非常孤独的,但是“我觉得作家跟别人如果有一些差别的话,可能就在于作家内心始终有和不写作的人说话的需要,这种需要可能会慢慢演变成一种激情”。勒克莱齐奥形容自己的写作状态非常枯燥,“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一张桌子一支笔就写了”。
但他表示,除了写作本身孤独神秘的一面,写作可能还有一种目的,“我们要为那些不能够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有一些人在他们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处境当中,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可能可以为他们说话,成为他们的声音,这个我想也是作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昨天勒克莱齐奥收到了上海出版人送上的文房四宝,他特别感谢这份特殊的礼物,“对我们来说笔墨有的时候比石头还重要,可以对抗暴力”。
喜欢早晨那场大雨
勒克莱齐奥20年前曾经来过上海,但是他现在已经完全认不出上海了。
昨天早上的一场大雨给勒克莱齐奥印象很深,他用很文学的语言形容说:“我非常喜欢早晨的这场雨,雨洗得树都沉浸在幸福之中”。在回答一位记者关于20世纪世界文学是否没落的问题时,持否定意见的勒克莱齐奥提到了书展:“你看看我们今天这么多的人汇集到一起谈文学,19世纪没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学。”
中国文字能够说话
有人问勒克莱齐奥阅读方面的建议,他却摇头说:“这个建议我很难给你,因为阅读总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他说,正是因为这一点,阅读才是很有魅力的,“因为这是一个完全自由的艺术,哪怕你从一本书的末尾开始往前看,读什么样的书,都可以成为你自己个人的选择。”不过最后他还是建议说,对于没有什么阅读经验的人来说,可能可以从戏剧开始,或者可以读诗歌尤其是中国诗歌,“我们不是必然需要地理或者其他方面的知识准备再读诗歌的,诗歌对于所有的人来讲都可以读”。
提到中国文学,勒克莱齐奥表示自己并不在行,“但是我发现中国对于文学有一种热情,文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现代性很强的,是一种活的东西。在历史上,对我来说,我知道中国人也许对写的东西是非常敬重的,文学也就是这么一种力量。”交流活动的嘉宾毕飞宇说了一个在雪地上写父亲名字的故事,让勒克莱齐奥非常感动。他说,中国的文字具有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特点:视觉性,所以有时一个书名,文字本身就会说话。他最后透露,自己曾经买过中国书法模拟的帖子,“我试着跟着笔法往下写,写的过程内心确实有一种幸福感产生。” 本报记者 夏琦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