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冯玉祥孙女当护士带棍值班 爷爷嘱托要自爱(图)(2)

2011年08月19日 12:5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我们身在海外,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前途却永远在国内”

  从护士、电工,再到大学生,冯丹龙的刻苦努力并未停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在大连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国际合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MBA。冯丹龙198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成了中美MBA项目预备班第一期和第二期学员的英文老师。在教书过程中,她也萌生了报考MBA的想法。

  一开始,培训中心的前辈私下里说:“她是学文科的,怎么考得上? ”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几个月无日无夜的恶补,这个没学过高等数学的文科生,竟然考上了,而且数学得分比培训中心参加考试的数学老师还要高!

  1986年6月,冯丹龙踏上了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商学院攻读MBA的路程。

  对于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代MBA的经历,冯丹龙坦言,“当时我对MBA的认识也很模糊,只听说这个培训中心是要‘培养90年代的后备力量’,很受鼓舞,而且父母也支持,就去了。 ”

  1988年底,完成学业的冯丹龙选择回国。当时,国内正值留学热潮的兴起,她的归回,颇有些逆势而上的魄力。

  父亲的一句“你的事业应该在中国”,冯丹龙当时还不甚明了,现在却愈发感受到它的深刻。

  在华盛顿实习时,每每经过国会山,冯丹龙便会去国会图书馆查阅祖父冯玉祥的资料。随着对祖父了解的增多,她似乎能够感同身受祖父晚年被迫出走美国时,心中对祖国的深深挂念。

  当年,祖父冯玉祥团结美国的侨胞和进步人士,聆听他们的心声。有的侨胞向他倾诉说:“我们是南中国海边的农民,因为在国内无法生活才流落到海外。在这里我们忍受着种族歧视,以贱价出卖劳动力……节省下血汗钱养活留在祖国的骨肉亲朋。虽然我们身在海外,但我们的心和我们的前途却永远在国内。 ”

  离美前夕,冯玉祥发表了《告别留美侨胞书》,“中国人民的胜利就在不远的将来;但侨胞的自由也要侨胞自己去争取!”话语慷慨激昂。只可惜那心心念念的故土,他却再未踏上。

  回国后的冯丹龙,常会想起祖父昔日的牵挂与未了的心愿,也会记起那句“培养90年代后备力量”的口号。于是她期待着,大干一番。

  ■难忘理达姑姑的教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

  1989年底,《大连日报》上的一则英文招聘广告吸引了冯丹龙的注意,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了自己的简历。而她留美的经历、MBA的学历,正符合招聘方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的期待。

  于是1990年初,冯丹龙成为了辉瑞中国的首号员工。她从办公桌上的一个小盒子里找出自己的员工卡,递给我们看——“0001”的标号赫然醒目,标志着她是公司在中国所招的第一个员工,仿佛也暗示了她是契合公司条件的No.1员工。

  从1990年至今,冯丹龙始终不曾离开过辉瑞。这位首号员工,从总经理执行秘书一路上升到企业事务部总监,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

  谈及自己事业上的发展,冯丹龙总不忘自己的“理达姑姑”。冯理达是冯玉祥和李德全的大女儿,是一名享誉国内外的免疫专家。

  理达姑姑对同在卫生领域工作的冯丹龙十分关心。看报纸时只要读到有关辉瑞的消息,她都会立刻打电话告诉冯丹龙。她还把自己手抄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送给冯丹龙一份,党代会的各种报告她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还常常向冯丹龙谈体会。“姑姑老是叮嘱我,你虽然在外企工作,了解国内的政策也十分必要。 ”冯丹龙说。

  冯理达在八十岁生日时,写了一首《八十抒怀》:“八十春秋一瞬间,岁月沧桑未等闲。少小即怀报国志,毕生几曾敢息肩。 ”她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外企工作的冯丹龙,也不曾敢息肩自己的报国志。

  由于工作出色,冯丹龙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了1999年辉瑞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她的努力与胆识吸引了PHRMA负责人白文东的注意,“丹龙,辉瑞的股东全知道你了!你现在有名了,能不能到国会山去给美国议员讲讲自己的故事? ”于是,就有了2000年那次演讲。

  历史给了她延续祖父的呐喊、呼吁维护国家利益的机会后,又委以她新的重任——如今的冯丹龙,是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这份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2008年第一次参政议政时,她就提出了“在上海人大网站上加入英文版”的建议。建议被采纳后,在2009年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又领衔提出了《关于实现“无烟世博”,尽快制定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地方性法规的议案》,该议案很快成为上海市人大2009年的重点立法项目,最终也被采纳并实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