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出世界上第三种音乐剧”
——“音乐剧疯子”李盾谈创作
李盾 我20年前开始做音乐剧时就始终铭记齐白石老人的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坚持决不描红,我要把音乐剧的神韵融入我的血脉,重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树立中国音乐剧的标准。
“喔,抱一下!”“抱一下,一定要抱一下!”……无论是面对久未谋面的好友、前来加盟的作曲家、与之切磋作品的导演、刚刚下场的演员,甚至前来采访的记者,李盾几乎总会张开双臂送上一个深情的拥抱。虽然对于熟谙西方文化的李盾来说,这一拥抱难免带有西方礼节的意味,但言语间挥之不去的浓浓东方情结让他的这个习惯溢出了内心潜藏的深情与太多的激情、慷慨的给予与宽容的接纳、虔诚的企望与张扬的释放……有关这个“音乐剧疯子”的太多特点,似在他频频的拥抱间隐约地被一一展示和印证,而这些也是他对音乐剧的追求与理念的另一种诉说。
■ 给爱:“我的所有作品都在说一个‘爱’字”
“邓丽君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特别是在‘文革’之后那个年代里,人与人之间仍比较隔膜,是邓丽君的歌声及其温暖、真情和倾诉穿透了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再次打开了人们之间交流的通道,为遍体鳞伤的人们疗伤,修复他们的灵魂和人性,同时又在那个年代引领了人们的审美。”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制作人李盾带着这个刚刚获得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两项大奖的作品于日前结束了全球巡演的北京站演出。该剧已在香港成功举行全球首演,并相继在全国16个城市巡回演出40余场次。谈及此剧的创作缘起,李盾如是表达,且称自己做邓丽君的剧是一个必然。
“我觉得邓丽君比孙中山还伟大,她的伟大来自于她的平凡、她的柔软、她的纯粹,还在于她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凝结成了她的歌声、她的审美。我认为只有邓丽君把中国文化带出去了。”李盾坦言,从邓丽君去世时起,他就发誓要让有生之年没有踏足有十几亿人爱她的内地的邓丽君回归故里,这股力量在他心里酝酿了16年。“我的所有作品都在说一个‘爱’字!”李盾如是概括自己音乐剧的创作理念与承载的文化内蕴。“‘所有痛苦都来自深深的爱’、‘没有爱到不了的地方’,这两句话很重,这是《爱上邓丽君》的灵魂,也是我做音乐剧的灵魂。”
■ 原创:“一味引进《妈妈咪呀!》是‘引狼入室’”
“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级音乐剧。”这是被喻为“音乐剧疯子”的李盾多年致力于音乐剧创作的目标和梦想。于是有了2007年他十年化“茧”而成的《蝶》这部在国内外反响强烈的力作,以及《爱上邓丽君》等几个通往梦想路上的驿站。
李盾认为,实际上中国的文化一直在围城里,比如地方曲种的过于程式化。21世纪最大的任务应该把这个围墙拆掉,否则我们永远都在围墙里边自娱自乐,五千年文化难以走出去。如今国家的强大使世界的重心正在向亚洲倾斜,而亚洲的中心就是中国。我们的文化拿什么对接,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味地引进《妈妈咪呀!》是‘引狼入室’,这会把我们的文化抹平。韩国和日本的历史鲜明地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却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这等于在接受别人的文化侵略。中国的演出公司应该把中国文化带出去。这个时候该是我们的音乐剧唱国歌的时候了!”
作为舶来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是音乐剧的重要内质。在李盾看来,如今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具有世界性的视野,要融合、包容和理解,不能闭门造车。“我20年前开始做音乐剧时就始终铭记齐白石老人的那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坚持决不描红,我要把音乐剧的神韵融入我的血脉,重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树立中国音乐剧的标准。实际上我在引进一种手段,为把中国的作品变成国际的能消费的产品建立一个标准,建立一个中国娱乐的流水线。”在具体创作上,李盾总会援用百老汇的创作团队,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精神。“但是每一个创作我都会加入一些中国的创作人员,希望以后慢慢地‘换血’。”这里似可窥到他为最终实现音乐剧真正本土化的阶段性策略。
■ 引领:“如果顺势审美,就是历史性的灾难”
对李盾的采访是在他指导团队进行下一部魔术音乐剧《王牌游戏》首次联排的间隙中穿插完成的,这让记者多侧面地了解到了这位音乐剧制作人闲暇与工作的多种状态,也多了份对他作品风格的了解。在当下常遭诟病的“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消费趋势中,李盾有意在作品中注入的诸多笑点是顺势而为、取悦大众还是另有意味?言语间他对艺术与娱乐关系的理解,以及做音乐剧的用心了然呈现。
“我觉得任何一个时代,审美是需要引领的,如果顺势审美,就是历史性的灾难。”李盾认为,娱乐分很多种,不是找到一个笑点乐了即可,而一定要有对生命的一种提醒。“幽默是一种娱乐,但它是高级的、回味的。”他指出,像“文革”时期,以及充斥当下社会的诸如二人转中的某些低级趣味的东西都是一种审美倒退,顺势这样的审美就是人性以及人类文明的退化。今天的时代,需要找到一种符合国际性的、符合我们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大众娱乐形式。而在李盾眼里,音乐剧正是符合这种要求的艺术形式。他希望用音乐剧这种大众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对大众的审美起到一种引领作用。
李盾直言,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的音乐剧是以话剧的形式讲故事,音乐只是穿插其中,或者是在杂技中加点音乐而已,这是对观众的误导。音乐剧应当是在音乐当中叙事,每个人物都要有强烈的音乐性格,每段剧情、每个细节都要在音乐的节奏上。实际上真正的音乐剧是既雅且俗的一种再大众不过的艺术形式了,在美国被称作“现场娱乐”。而李盾多年努力正是要在雅与俗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我1988年就开始研究音乐剧,《白蛇传》《西施》《蝶》《爱上邓丽君》等,都是我将无数部国际上成功的音乐剧拆开来研究而得。最后我发现,百老汇的音乐剧太娱乐了,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太艺术了,中间给了我一个空隙,我一定要抓住这个空隙,综合二者之间的感觉,创作出世界上第三种音乐剧。”
“我做音乐剧的目的就是美育。我要营造都市文化,希望大家走出剧院时,能获得一点点真情、一点点感动、一点点快乐,洗涤一下,清醒一回,哪怕一秒钟也好!”李盾这样说道,带着他惯有的激情。
说起“音乐剧疯子”的绰号,李盾说:“为一件事疯了的人容易比没疯的人更早达到!”(乔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