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谢正宜 实习生 徐康欐 报道 周斌 现场图片
昨天,作为“新民艺谭”开篇——赖声川戏剧大师班在M50创意园区正式开讲,此前的北京站、杭州站均采取收费性质,而此次的上海站却由主办方承担了所有学费,而30人的宝贵学员名额也将“入学门槛”一再拉高:要求其为戏剧(影视)专业从业人员、相关媒体从业者以及高等艺术院校青年教师等,硕士学历优先。
【说创意】创意等于热情加慈悲
赖声川表示,上海是一个能够给予创作者极大灵感和刺激的地方,他希望能在这短短几天的课程里,把这30年来所了解到的关于戏剧的“秘密”告诉大家:“戏剧就像魔法一样,能在剧场里制造出一些神奇的瞬间,带领观众到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戏剧创作者就像魔法师,学习艺术创作则有如学习魔法。 ”
就这样,赖声川成了戏剧版“霍格沃兹”里的“邓布利多”。
“创意是可以学的。 ”在讲课一开始,赖声川就如此言明。他相信“创意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被偏见遮挡了”,人们学习创意的过程就是去除那层屏障的过程,必须除掉偏见,重新去看世界。
赖声川还给出了一个神奇的公式:创意=热情+慈悲,“热情是戏剧创作者必不可少的,要随时观察身边的人在干什么,从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里获取智慧。而慈悲则是消除偏见最有力的武器,带着一颗关怀的心去解读接收到的信息,才能看见事物最真实的状况。 ”
【说起点】累积一万小时方能出师
在赖声川的求学时代,戏剧在台湾地区还是“一片荒芜”,那时许多学生都选择理工科,一个年级26个班里只有1个文科班,赖声川就身处其中。当时的他喜欢画画,喜欢音乐,却对戏剧知之甚少。 “我以为戏剧是能将我多元的兴趣融合起来的东西,于是我到国外学习戏剧,却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但就是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赖声川接触了戏剧事业,并创作出了《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等优秀作品。
“在一个行业里,要坚持并时刻想着进步,如此经过了一万小时后才有可能出师。 ”赖声川引用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向学员们讲述坚持的重要。而他也正是经历了一万小时的积累后才渐渐找到戏剧的门道。他自己是个篮球迷,他说一个优秀的球员会在出球的一瞬间看清场上其他9位球员的位置。戏剧也是一样,导演想要真正掌握一个作品,必须对舞台上的一切了如指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拍摄电视剧《我们一家都是人》时,赖声川写完剧本后甚至可以精确地报出演出一场所需要的时间。
【说目的】为买房买车编不出好戏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思路时,赖声川向学员们透露了与金庸的一段对话——有一次他问金庸:“你的小说是怎么写的? ”金庸答道:“每次写一部小说前,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去建立角色,把每个人物都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人。然后我把他们放在一起,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性格跑下去。 ”这与赖声川的创作方式几乎一样。他会把角色想得很透彻,而被赋予了个性的角色就是戏剧创作中的 “真相”:“只有当戏剧创作完全遵循真相的引导时,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 ”
赖声川表示,比起如何去创作一个剧本,更关键的是创作者应该知道“我是为了什么而创作”。在《我们一家都是人》创作到100集后,赖声川把编剧任务交给了助手,但剧情质量却不断下降,他问助手:“你究竟为了什么而编剧? ”助手坦白是为了“买房买车”。赖声川认为,如果艺术的动机是金钱,那么就永远做不出真正的艺术。
【学员反馈】中国戏剧很有趣
赖声川开课的消息一经公布,报名者蜂拥而至。其中包括第60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编剧金娜、著名话剧演员沈磊、滑稽剧团常务副团长张定国、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生导师陈南等专业人士。
而在学员“阵容”中,最亮眼的则属来自瑞典的玛雅,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导演系博士在读的玛雅告诉记者:“我来上海已经5年了,最近才开始接触戏剧,第一次看赖声川的作品是《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我觉得中国的戏剧很有趣,希望能够通过大师班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