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左)与王安忆交流戏剧艺术 贺信
一位是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的代表性作家,一位是享誉海内外华语戏剧圈的著名导演。王安忆和赖声川昨天作客“新民艺谭”第一期。在“赖声川戏剧大师班”的主讲内容结束后,王安忆“采访”了赖声川,两人碰撞出的火花令听众获益匪浅。这也是赖声川在积累了将近30年的舞台经验后,首度进行“亚洲巡讲”的最后一站。本月25日他将在文新大厦2楼举办面向戏剧迷的公开课。 艺术需要慈悲 是包礼物给观众,还是向观众“呕吐”?有时候,有的导演只是让看完戏的观众得到一身“呕吐物”。赖声川强调艺术创意的最佳方式是“热情+慈悲”。没有慈悲的创作,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琐碎问题,就像他在台湾教的一位学生,仅仅因为失恋,就要把前男友编入充满泄愤内容的剧本,还指望演给他看……戏剧,更需要“利他”。这一点得到了王安忆的高度认同。她以谦虚的态度表示,“我在学写戏剧,利他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艺术需要圣哲,艺术需要慈悲。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刚写作的时候,过度强调普遍性。” 好戏总能成功 王安忆问道:“戏剧很小众,如何打开观众群?”这次,轮到赖声川谦虚:“我运气好,1985年自己剧团的第一个作品《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就卖了200万卷磁带。” 其实赖声川先前已在讲座中提及了创制《宝岛一村》时面临的市场问题。当时正遇金融风暴,在经济最坏的时候,他与团队制作了一个商业风险很大的《宝岛一村》。“在艺术上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但是想不到它最后那么成功,还上了台湾杂志封面,我被称为‘在经济最坏的时候,可以预测市场的人’。”不过,赖声川对上海话剧市场提出了警告:“我觉得上海的话剧市场不错,很多人投入的动机是赚钱——我没意见,这很正当。但是如果做的是烂戏,而且剧组还自己承认是烂戏,那么这种‘一次性戏剧’对市场来说是伤害。” 拧紧“涣散”素材 王安忆激赏赖声川的《宝岛一村》是因为它看起来很“涣散”,但始终被一根线索“拧紧”着。当台湾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王伟忠找他写眷村故事的时候,提供了25家人的100多个故事。“我一直没有点头,因为100个好故事不等于一个好戏,直到我看到结合这个故事的方式。”王伟忠坚持“电视是速食,舞台才不朽”,殷切盼望与他合作之后,赖声川花了将近2年,想出了一个方法,“像挑水果一样”,把25个“篮子”并成3个“篮子”,缩并成3家人的故事,这才答应了对方。 在悲苦的时代表现悲,是大部分人采取的策略。但是,给赖声川启发最大的剧作家契诃夫曾说“却有办法让一些生命的无奈变成痛苦的笑,甚至觉得自己不应该笑还忍不住”。赖声川说:“如果能笑,还能哭;如果从哭开始,就不能笑。笑一笑反而容易过去。这也是一种编剧策略。”记者 朱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