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李渔极重生活品质 住芥子园最幸福

2011年08月26日 11:14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 刘慧 徐宪忠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达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系统戏剧理论的天才;他,撰写的《闲情偶寄》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导演学著作;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专业作家;他,是中国画第一部画谱《芥子园画传》的出版人……

  2011年,是李渔诞辰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旷世奇才、文化大家,李渔故里浙江兰溪将于9月3日举行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暨首届李渔学术研讨会。

  李渔,一位流传了400年的艺术达人,穿越时空,正在影响着我们。

  搭台唱戏

  是夜,清新悠扬的笛声中,兰溪市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文艺晚会“东方寄情”彩排大幕渐启——舞台中央,从天而降的光束撒在李渔塑像上,他右手执扇,左手捏《闲情偶寄》,梦幻般向我们走来……

  秋风,拨开重重叠叠的时光帷幕,带我们一起随着剧情,去探访这位400年前的艺术达人。

  这世上,会有谁把戏台搭在华山顶上唱戏?

  “除了戏疯子!”李渔第11代孙李彩标,也是兰溪市李渔研究会副会长,于2011年夏,在“寻访李渔的足迹”途中,再次光顾这世上最高的舞台——华山苍龙岭,这是李渔家班戏曲事业的“首演舞台”。康熙六年(1667),57岁的李渔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办戏班。那一年在结束了山西、陕西、甘肃之行返南京途中,他携家姬四人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西岳华山,并在苍龙岭上“高歌”。

  华山之巅的“高歌”可说是李渔家庭戏班的“首次演出”。在登上华山之前,李渔已先后创作了《怜香伴》、《风筝误》、《玉搔头》、《蜃中楼》、《比目鱼》、《凰求凤》等9个剧本,而创办家庭戏班,排演自己创作的剧本,是李渔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华山为李渔家班提供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昆曲‘公演’平台,也成为李渔戏曲事业全新时期的开始。” 李彩标说,李渔自任戏班的编剧和导演,走南闯北地演出。“不过,戏班成员,没有外人,都是他的家眷。”

  在李渔起伏颠沛的一生中,住在芥子园的这几年是李渔最兴旺、也是最幸福的时光。在南京芥子园内,李渔经常以家班演出的方式,以戏交友,以戏会友。

  李渔家班还经常外出演出。有时,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赴安徽、山东、河北等地,为达官贵人唱堂会、庆生日。有时,李渔的家班还沿长江西进,赴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九江等地,边游边演出,走遍了10多个省市,演出剧目以《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等笠翁十种曲为主,内容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各地留下深远的影响。

  那永远鲜活的戏魂,似乎藏在戏箱里。今年8月15日那天,我们在兰溪夏李村,竟发现了曾颠沛流离的第7号戏箱,上面写道:濲西夏里,戊辰孟夏,李慎修堂,置藏衣箱。

  村主任李志桢得意地说,除了家乡,苏州也是李家戏班重要的巡演处,李渔曾多次落脚苏州百花巷,并购置寓所,成为当时戏曲名流艺术交流的场所。

  李渔一生,写了无数小说和剧本,也演了无数戏,不过,他演出最好看、最离奇的一幕,也许就是他本人——一个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舞台上的戏剧天才,如今他的人生经历也被以戏剧的形式再现于舞台。兰溪婺剧团演出了《李渔别传》,首次将李渔形象搬上舞台;北京人艺推出话剧《风月无边》,这部由著名演员濮存昕和徐帆主演的话剧,再现了李渔的戏曲生涯;南京作者赵景扬编剧的歌剧《芥子园》即将于今年10月上演。

  事实上,李渔一生最爱的、用情最多的,恐怕就是昆曲了。一代才子,虽惆怅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笠翁传奇十种》、《一家言文集》、《闲情偶寄》,小说《连城璧》、《十二楼》……

  玩味生活

  李渔曾在清初顺治年间归隐乡里。在夏李村人眼里,生活达人李渔还是个极其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在他办戏班之后写成的《闲情偶寄》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美食、养生都很有研究。夏李村,至今还沿用他曾发明的李渔坝,浇灌良田1800多亩;用他开发的土法自来水,以凿空的茅竹引来山泉,装设开关,随时可用;用他亲手设计制造的一种用于冬天取暖的书桌,挑灯夜读。可以想见,当时的李渔,过得是如何闲适而惬意,也难怪近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他视为生活的榜样。

  现代人读着李渔名言学做小资:“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

  “李渔这家伙对于美的东西,好像有一种病态的爱恋。”李彩标打比方道,譬如他喜欢水仙,有一年家里快没钱过年了,可他还叫老婆去买大把的水仙,老婆说饭都吃不饱,还养什么花。他就大发雷霆道:水仙就是我的命,是肚子重要还是命重要!老婆吓得面如菜色,只好去买了。他又很注重享乐的细节,大至如何安排房屋构造,小至睡觉时要在床前放一盆花,他都要精心布置。

  李渔把他对生活情趣的钻研,写成了一本《闲情偶寄》,包括女人眼部化妆要诀、青菜怎么煮才能做出小资情调、写剧本要如何设计高潮等等。李彩标透露,李渔还是一位杰出的楹联名家。在南京夫子庙,我们见到了家中珍藏近200副李渔楹联真迹的学者谢代辛先生。“李渔一生著述有500万言之多,但留传下来的手迹还不多见”。谢代辛说,李渔长于隶书,字体很扁,似乎在暗喻社会和生活的沉重,直要把人压扁。他在沉稳中求洒脱,于凝重里现放达。

  回过头,我们又在李渔为故里兰溪夏李村建造的“且停亭”歇脚时,读到那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且停亭!”然而,村民们心里明白,潇洒李渔的一生总是带着几分为谋生计的不得已,但他始终都能淡然处之。这位性格独特的达人,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别样的人生意义——所谓快乐,就是在逆境中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出书赚钱

  你见过八九岁时就会吟诗作赋的人,但你绝对没见过把自己早期诗都发表在屋后院子里一棵梧桐树上的李渔。“他用小刀刮去梧桐树干上的一块皮,然后细心地刻上自己写的一首诗,再用毛笔蘸着墨汁,把刻过的线条重新描摹了一遍,一年刻一首。”李彩标说,我们现在所能见到李渔刻在梧桐树上的诗《续刻梧桐树》,也是李渔现存的最早的一篇作品。少年李渔在树上刻诗的行为看似稚嫩,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李渔有着强烈的作品发表欲。

  自己的诗歌刻在梧桐树上,是李渔年少轻狂的自喻,也是远大理想的寄托。

  从李彩标口中得知,李渔在南京的行程通常是这样的,天气好的时候出入戏院;如果天气不配合,他就乖乖宅在家里写书编书,充分显示出他对出版业的强大商业直觉,炮制了一系列当红畅销书。比如古今名流书信集《尺牍初征》、《尺牍新编》,文坛泰斗都纷纷为他写稿;比如全国古怪刑事案件判案集《资治新书》,后者的创意和策划堪称空前绝后。

  写书能畅销,经商有奇招。1651年,李渔又遇到了性命攸关的一道坎儿。他与乡邻发生纠纷,对方扬言要打死他。李渔赶忙逃离家乡,举家迁往杭州。他看到杭州繁华,且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上至豪绅贵族、文人学士,下至普通市民、贩夫走卒,都对戏剧、小说有浓厚的兴趣,便决定靠自己文字上的专长,卖文糊口。短短数年间,李渔就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等6部戏曲剧本和《无声戏》、《十二楼》两部小说集,内容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爱情故事和市井传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生涯,就这样展开了。在那个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数日之内,3000里外的地方也能见到他的新作。50岁时,李渔索性举家迁往南京,自建寓所“芥子园”,还在园内开了自己的书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传世的《芥子园画传》和《尺牍》系列。“芥子园”日后也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先驱。

  前些天,当我们推开兰溪芥子园那扇木门,坐落其间的市文联雅致的办公楼里,静静地陈设着400年后的徒子徒孙们精心出版的20卷本《李渔全集》——清新诱人,墨香四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