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历史:辛亥革命先驱廖仲恺在广东惠州的少年生活

2011年08月28日 15: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惠州8月28日电 题:辛亥革命先驱廖仲恺在广东惠州的少年生活

  作者 宋秀杰 李惠敏

  生于美国旧金山华侨家庭的廖仲恺,是孙中山先生身边最忠实的追随者,也是中国辛亥革命先驱。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中国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少年时曾回家乡广东惠州读过私塾,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阶段,尔后还在东江畔留下革命印迹。

  8月28日,惠州市廖仲恺何香凝研究会会长成晓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段廖仲恺鲜为人知的少年故事。

  “1877年4月23日,廖仲恺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一个具有浓郁客家文化氛围的家庭。”成晓军说,太平天国失败后,相当一部分客家人流亡海外,廖仲恺的父亲廖竹宾正是在这一时期离开家乡广东归善县(今惠州市惠阳区)鸭子渡乡窑前村赴美国谋生的客家人。

  在廖仲恺孩提时代和少年时代,他经常聆听父亲讲述家乡惠州的山山水水及客家乡土人情,这使他从小就对惠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时,美国正处于排华风潮,廖竹宾经常教育自己的儿女要爱国、爱乡,并注重用中华文化与客家文化教育影响年幼的廖仲恺,为此他把廖仲恺兄弟送到美国学校学习的同时,还将他们送到华人私塾学习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典籍。这对少年时的廖仲恺有着极大的启蒙和教育作用。

  廖仲恺少年时曾经回家乡惠州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谈起这段历史,成晓军认为这三年是廖仲恺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据介绍,1894年廖仲恺父亲去世后,按父亲的遗言,17岁时的廖仲恺陪母亲一起护送父亲灵柩回乡。不久,母亲也离开人世,在生活上廖仲恺只有依靠科考出身的叔父廖志岗。为了让侄儿参加科考,廖志岗安排廖仲恺在窑前村(今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幸福村)的私塾读书,并拜梁缉为师,攻读儒家经典。

  据悉,廖仲恺从小极爱诗书,当得知惠州与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时,他渐渐被惠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客家文化所吸引。期间,他留下不少墨宝与著名诗句。廖仲恺在惠州生活中不但刻苦学习,而且非常热爱劳动,尊敬长辈。至今,幸福村还流传着许多廖仲恺在学习、生活中感人的故事,被家长当作教育孩子的典范。

  在研究经史策论之际,北方传来甲午战争惨败的消息,这让廖仲恺醒悟到单纯研习国学不足以救国,于是前往香港研读“西学”。1897年,廖仲恺与同为左派的何香凝结婚,尔后夫妇二人赴日本留学。期间,廖仲恺结识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开始了革命生涯。

  据了解,廖仲恺曾多次回到家乡了解山区农村国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探讨国民革命大事,对惠州地区地方建设调研。1918年春夏之交,时任国民政府署理财政代总长的廖仲恺到东江上游林寨兴井村(原惠阳地区)考察山区农村工作;在他担任国民政府广东省长期间,他一直致力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的“模范省”。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害后,何香凝深知廖仲恺不但爱国而且还心系家乡,为此亲自护送廖仲恺的衣冠回到家乡安葬,并竖碑以示纪念。如今,在廖仲恺家乡惠州幸福村有位普通农民杨畅,自小以家乡有这样一位辛亥革命先驱而自豪。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一直负责看管、守护着廖仲恺的纪念碑,至今已有61个春秋。

  “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如今在惠州仲恺中学人们仍能看到廖仲恺生前给后人留下的诀别诗中的名句。据悉,为了纪念廖仲恺在惠州学习生活的日子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由惠州市委、市政府投资规划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园将在今年动工建设。(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