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舒乙:老舍作品改成电视剧不宜过长

2011年08月29日 12:37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老舍作品改成电视剧不宜过长

  8月27日,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在国家话剧院举办“老舍其人其事其作”讲座,吸引众多听众。该讲座是为国家话剧院即将在北京上演的话剧《四世同堂》进行预热。

  《茶馆》片段与老舍经历惊人相似

  在当天的讲座上,舒乙称:“三天前就是老舍先生逝世45周年的纪念日,因此这个讲座很有纪念意义。”舒乙当天为听众讲述了老舍在英国、美国的经历以及回国后为祖国所作的贡献,同时为听众讲解了老舍创作的经典人物,如:《四世同堂》、《茶馆》中的大赤包、冠晓荷、祁瑞宣、王利发、常四爷等。舒乙说,这些老舍笔下的人物都与老舍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舒乙说,老舍在作品中始终坚持表现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与愿望,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写作。老舍开始创作时,主编曲艺杂志《说说唱唱》,写快板、单弦、太平歌词、相声,就是为了让普通群众能理解他的作品。解放前,他因小说出名;解放后,基本不写小说,主要写剧本。当时中国有大量文盲,话剧最适合向群众做普及工作。后来,他写剧本写上了瘾,为北京的几大剧院轮流创作,16年写了26部戏。

  舒乙认为,《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他同时认为,当代作品中的确有水平接近《茶馆》的,但超过《茶馆》的作品他尚未发现。

  谈到《茶馆》,舒乙说:“《茶馆》里描述茶馆老掌柜送孙女逃难出门前对孙女说:‘让爷爷最后抱一下。’而这一幕与老舍人生的最后一幕惊人地相似。”舒乙回忆老舍人生中最后一天的情景时说:“那天清晨一大早,父亲就把母亲支出去了。当时,父亲对母亲说你去上你的班,不要管他。母亲走后不一会儿,父亲也出了门。走出大门前,父亲拉着3岁小孙女的手说:‘和爷爷说再见。’这一幕与老舍作品《茶馆》的结尾几乎一模一样。 ”舒乙说:“老舍之死是场悲剧。他的死,向世人抛出了一串大大的问号和一串更大的惊叹号。 ”

  方言版《龙须沟》曾闹出笑话

  老舍的父亲死在八国联军枪口下,留下孤儿寡母艰辛度日,老舍是在友人资助下才完成学业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他所有作品中贯穿的思想,他用文学作品大声疾呼中国人一定要挺直腰杆,奋发图强。当年老舍从国外留学回国,很快融入到新中国火热的生活中去。曾经生活在底层的三位老姐姐对他说:“现在解放了,你的外甥们过去拉洋车、当泥瓦匠,还常常失业,现在都当上了工人,比过去好多了。 ”老姐姐的话让老舍感慨万千。 1950年,他创作出剧本《龙须沟》。

  舒乙在讲座中透露,老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龙须沟》剧本时,焦菊隐导演曾把剧本中70%的台词改成北京土语方言,当时老舍对此有异议。 《龙须沟》一直有两版剧本,一版是老舍的文学本,另一版是焦菊隐修改的演出本。

  全国各地演出用的都是演出本,但方言台词却在一些地方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在上海演出时,演员对北京方言感到陌生,对一些台词理解错误,还闹出了笑话。

  95%的地名是真实的

  舒乙还运用分类法、统计学进行文学研究。他发现,老舍留下的25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出现240多个地名,95%都是真实的。舒乙说:“这些地名从地图上标出来,会发现全部都在北京的北部,他小时候就出生在那里。”舒乙的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文学地理学”。

  根据老舍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剧非常多,似乎只有老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得到较为一致的认可。据舒乙介绍,老舍作品已有18部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谈到改编,舒乙表示,任何改编都应该尊重原著,不能偏离原著主旨与基调。如果一部老舍作品的容量只能拍10集,非要拉长,结果就是大量注水,损害了原著。 记者/王臻青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