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前所长,博士生导师。1951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在国内主持过若干大中型国际研讨会,在组织中国的美国学和中美关系史的研究以及参加和促进中美学术交流方面辛勤工作二十多年,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她参与创办了《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仍继续著述。除有关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的专业著述外,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2004被中国译协评为“资深翻译家”,2010当选中国年度魅力50人学术类启蒙之魅。
主要著作有:《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2006年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选集)等,出版的随笔集有《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斗室中的天下》。
语录
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诉求是发展和平等,一种制度,一个国家的兴衰、先进、落后,也取决于这两个问题解决的成功的程度。迄今为止,美国正是在相对成功地解决这对矛盾中走向强盛。从消极的治理社会弊病、克服危机方面说,它靠的是渐进主义,以改良避免暴力革命;从积极发展的动力方面说,它靠的是人才优势和创新机制。这两方面的根源都在于直根于美国历史文化中的精神资源。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也就是还处在为他人的创意加工的低端,离自己出思想找别人加工还差得远。现在有些人以为财大气粗就行了,似乎什么都可以用钱堆出来,包括所谓“软实力”。但是如弗里德曼所说,唯有思想是不能用钱买的。
我们国家,只要给你扣一个汉奸帽子,就很难进行冷静的、正常的辩论。如果对这些倾向不用理性加以克制,也会爆发非常可怕的东西。我们一向鼓动爱国主义。但是等到情绪化超出了理性的范围,所谓“爱国主义”就变成了双刃剑,某一个涉外事件到群情激昂时,政府再想做必要的合乎国家利益的妥协,就要被攻击为“卖国政府”了。
小至个人,大至整个民族,只有能正视历史,有反省的勇气,才有光明的前途。与其讪笑他人癣疥之疾,不如关注自己心腹之患。
现在重要的不是输出文化,而是建立文化,先得有货才能卖。而且建立的是新文化。其实我们并不是完全在废墟上建立,但是我们根本不理会前人的努力。
金钱能够收买人,也能够腐蚀人,知识分子也不例外。比起上世纪80年代来,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是倒退了。从传统来看,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似乎都有参政议政的愿望,“帝王师”当不成,就当谋士,用时髦的话叫做“智囊”,或“思想库”,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往往为求见用而迎合,还是不能独立。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改变眼睛向上,先摆脱更加独立地去好好考虑一些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是每个人都要扎扎实实地去做,现在空间还是有的,有多少空间利用多少空间,尽人事听天命。现在毕竟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已经思想多元化了,有好多亮点,能够看到这里那里经常出现一些好文章和思想,问题是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亮点连成一片?这就是启蒙。所以,现在是重建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担当的时候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