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结束后郭春慧要一一整理戏服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都说戏曲是角儿的艺术,然而舞台上的风华绝代绝非一己之力可以成就,换上水衣、彩裤、靴鞋,然后化妆、勾脸,之后穿衣、梳头、戴帽,有时后台的风景丝毫不逊于台前。郭春慧,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服装师,其父郭岐山一辈子追随梅兰芳先生,曾是梨园行鼎鼎大名的梅先生“大衣箱”,子承父业的郭春慧也在这个常常被人遗忘,但又不可或缺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了整整30年。在后台,所有人都习惯称郭春慧“六哥”,而演员们最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六哥,今儿穿哪件?”上周五,记者跟随郭春慧,从早9点到晚11点,见证了这个旧时被称为“大衣箱”的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一天当中紧张而有序的状态。
■基层岗位:京剧服装师
■出场人物:郭春慧
9:00
■演出前要花一个多小时熨烫衣服
当天是“2011青年京剧演员(北京)擂台邀请赛”比赛日的最后一天,虽然演出是下午2点,且仅仅是一出时长为1小时的折子戏,而演员也要到接近正午才到剧场,但是早上9点,郭春慧就已经出现在了梅兰芳大剧院的后台,此时后台空无一人。他首先把演出所需的服装从箱子里拿出,将皱褶多的一件件熨平,一个多小时后,剧中主要演员的服装已经成套地挂在了衣架上,群众演员的衣服也被整齐地放在了化妆间外的操作台上。熟悉戏曲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大角儿,换上服装后就不再坐了,为的就是保持服装的平整。
1980年,18岁的郭春慧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京剧院接了父亲的班,30年来,他不仅从一个对京剧服装一无所知的人,历练成为后台的主心骨,更成为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舞美队队长。在电影《梅兰芳》中,由于黎明、章子怡、余少群等人的戏中戏穿着的都是从北京京剧院借来的梅兰芳先生当年的服装,因此拍摄过程中穿服装的任务都是由郭春慧担任的。
14:30
■服装被汗水浸透后用二锅头清洁
第一出折子戏演出时间过半,第一批演员下场换装,郭春慧赶忙帮他们将换下的衣服叠好,如果不是向旁边的服装师问了句,“是一样的放一起?还是成套放?”这一自然的举动竟然让人忘记了这出戏其实是由北京京剧院青年团演出的,而郭春慧完全是在帮同行的忙。“现在刚好没什么事,就帮帮人家,但是一个团一个放法,所以得问好。不过无论怎么放,叠法都是一样的,就是反着叠,这样绣活不容易脏。”
由于演出正逢夏季,演出的又是技巧繁难的武戏《锯大缸》,因此演员的服装难免被汗水浸透,为了保证服装的清洁以及下次穿着时的舒适,服装师在演出结束后还要对服装进行清洁。不过却不是用水,而是蒸发快速的二锅头。据郭春慧介绍,“手绣的京剧服装一般都不用水洗,因为绣线遇水会掉色。二锅头清洁的办法是梨园行传下来的,既有效又环保。”此时,《锯大缸》的演员开始穿服装,背绦子、扎靠旗,郭春慧在后台的过道开始了工作。
16:45
■逢新戏要提前看连排了解剧情
“擂台赛”的演出结束后,郭春慧火速地将衣服装箱、装车,10分钟后,他准时坐上了剧院的车赶赴晚上的演出场地中国评剧大剧院。当晚是剧院时隔20年后复排的马派经典《画龙点睛》的彩排,郭春慧说:“新编戏和传统戏不同,要想在演出时做到万无一失,我们需要提前看连排,哪场穿什么颜色的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赶装都要提前用笔记下来。”40分钟后,车抵达评剧院,虽然此时距离演出开始还有2个多小时,但这对于郭春慧来说,已经是晚的了,下午没有演出时,他一般4点就到剧场。第一件事还是把服装熨烫一遍,连穿在里面的水衣子、彩裤和袜子都不放过。他说,“这些虽然观众看不见,但熨平整了演员穿着舒服。”之后就是将这些主演化妆前要换上的服装按照每人一套送到化妆间。
此时,领衔主演朱强已经开始化妆,谈起服装师的重要性,朱强介绍说,“旧时戏班按照行头的类别分别放置在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等行头箱内,而负责管理的人也被称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是负责给主演穿蟒的,也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往往一看水牌上贴出的戏码就知道该预备什么东西,这也正应了一行有一行的门道。‘六哥’的父亲老郭先生可不简单,梅兰芳先生当年的东西能保存至今,有时演出还能用,真应该给老郭先生记上一大功。”
19:00
■赶装时手要麻利脑子还要好使
演员开始陆续来到服装间,郭春慧和他的徒弟也进入了一晚上最忙碌的时刻,穿蟒袍、勒大带、别话筒……少则一二道工序,多则七八道,直到舞台上已经响起铿锵的锣鼓点,还陆续有即将上场的演员过来换装。19:45,第一批演员下场赶装,又是一通忙活。在郭春慧看来,《画龙点睛》的服装还不算是特别复杂的,有时赶上特殊要求的戏,演员换装的工作通常要在侧台完成,“这时候就需要服装师手里得麻利,不能误场,脑子还要好使,不能拿错穿错,因为你的速度越快,演员就能腾出空来休息一下、喝口水。”虽然干服装师已经30年,但郭春慧称自己也会犯错,“有一次我在后台看见胡文阁,先是想你怎么过来了?后来突然想起来当晚有他的戏,因为他是乾旦,彩鞋需要的尺码比女演员要大,于是赶紧回剧院取。”
随着剧情的推进,服装间渐渐安静下来,但此时,服装设计又来到后台,和郭春慧讨论这批新定制的服装在试穿之后的修改方案。直到20:00,他和徒弟才暂时闲下来,坐一会儿、喝口水,而这种高密度的工作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郭春慧说,这个工作几乎没有假日,越是逢年过节演出越多,虽然总是第一个到后台,但却常常吃不上饭,最省事的就是吃口包子。进入8月,几乎是白天晚上连轴转,上高中的女儿放暑假他不仅没有时间陪,就连给孩子做顿饭的时间都没有,女儿有时中午吃的就是他带回的前一天晚上的剩盒饭。
22:00
■观众散场一个多小时后才能离开
演出准时散场,演员卸妆后纷纷离去,但郭春慧却要将服装一件件叠好,分门别类收箱,当天深夜,包括服装在内的道具布景就要运回剧院。就在收拾的过程中,他还要和舞美队的同事研究第二天的工作流程,因为第二天晚间,剧院的另一出大戏《蝶海情》的所有舞美设备将进驻国家大剧院,而对于郭春慧来说,他要做的是第二天一早赶到剧院,先把《画龙点睛》的服装收进服装柜,再将《蝶海情》的服装找出并装箱。23:10,郭春慧走出中国评剧院。郭春慧说,即便是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也会去单位,把放在柜子中的服装一件件拿出来重新整理,逢天好还要晾晒,看到水袖上有污迹则要拆下来水洗,虽然很繁琐,但他却乐在其中。他说:“角儿是在舞台上‘伺候’观众,而我们是‘伺候’角儿,说到底,都是为了观众。”
■文/本报记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