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毛岸英》编剧:毛岸英的一生,是吃苦的一生

2011年09月01日 08:2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韩毓海(资料照片)

电视剧《毛岸英》剧照(资料图片)

    访电视剧《毛岸英》编剧之一韩毓海

  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曾经轰动一时的《毛岸英》再度赢得肯定,荣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毛岸英》的编剧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毛岸英身上的朴素美德,赋予了这部电视剧以生命和价值。

  记者:韩教授,我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个机缘让您参与到了电视剧《毛岸英》的编剧工作?

  韩毓海:2006年8月,我到延安学习了一个月。在王家坪的一棵大树下,我再次聆听了解说员讲述毛岸英的故事。因为就是在这里,毛主席跟刚回国不久的毛岸英谈话,让他去上“劳动大学”。毛岸英牺牲了,可那棵参天大树依然枝叶婆娑。给我们解说的是个小姑娘,她一边哽咽着,一边讲解着,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水,革命者是鱼”,什么叫“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当时涌入脑海中的感动,成为了日后《毛岸英》主题歌的开头。

  三年后,刘思齐阿姨把创作《毛岸英》的重托交付给了刘毅然导演和我,因为她喜欢我们创作的《我亲爱的祖国》和《星火》。是她的信任、是她刻骨铭心的记忆和讲述,成就了这部电视剧。

  记者:在编剧过程中,您遇到哪些难题和挑战?怎样克服的?

  韩毓海:我个人认为,当前的文艺创作需要克服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技巧、技术、资金的问题,而是“为了谁”的问题。对一个文艺创作者而言,这才是难以克服的难题和挑战。

  记者:这就涉及到创作的立场问题了。

  韩毓海:一个人,生在中国,但却对中国没有感情,整日以“孤独”、“苦闷”自我标榜,这是很渺小的,对人无益,对己则有害。因此,我特别希望借此机会,从延安说起,从毛岸英说起,谈谈什么叫做“文艺为人民服务”,谈谈我自己是怎样逐步克服当前文艺创作的最大难题的。

  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续玄怪录》和《太平广记》都记载了锁骨菩萨荡气回肠的神奇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贾平凹在《商州》、《高兴》等作品中,也讴歌了延州妇人“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的情怀。这种情怀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指承认并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欲望、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条件。

  记者: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韩毓海:是的。满足普通老百姓的生存欲望和需求,就是天下为公,就是为人民服务。

  有人说,共产党不讲人情,革命的文艺、进步的文学缺乏人性,甚至否定人的欲望,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讲的人不懂得,共产党人、革命者讲的欲望,是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生存欲望,是普通老百姓的感天动地的情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有生存的权力与尊严,而要反对的,是把个人的欲望捧到天上、对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则麻木不仁的士大夫阶级的私欲膨胀。

  只有具备这样的情怀,才能懂得毛岸英在写给舅舅的信中所说的那些话:共产党人对自己的亲人怀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当这种感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抵触时,我们则必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感情之上。

  记者:通过这次编剧工作,您对毛岸英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身上的哪些品质令你感到震撼?

  韩毓海:一方水土一方人。毛主席和毛岸英都是湖南人。有句话这样形容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而毛岸英高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不怕吃苦,更热爱天下受苦人。毛岸英的一生,是吃苦的一生,更是为天下受苦人舍命奋斗的一生,这也是电视剧全力表现的重点,我和其他几位编剧同仁就此达成了共识。

  所谓“文艺为人民服务”,就是倡导文艺家对于“众生苦”的觉悟,倡导他们去正视“全世界受苦的人”两手空空走向黑暗的事实,倡导真正的文艺家,有出息、有觉悟的文艺工作者,去体会“顿觉眼前生意满,回首人间苦人多”的大悲哀和大欢喜。

  记者:您认为电视剧《毛岸英》对于当前社会有哪些启示?通过这部作品,毛岸英成为了新的青春偶像。您觉得毛岸英身上的品质与这个时代有哪些契合之处?

  韩毓海: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但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发展,是前人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换来的。我们要记住: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美德,就是吃苦耐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艰苦奋斗。

  如今一部分所谓的“精英”,学问不大,脾气不小;成天夸夸其谈,浮在天上。对他们而言,最难过的关,就是吃苦关、基层关和百姓关,主要表现就是不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愿吃苦跑路,乃至畏谈天下兴亡、民生疾苦,成天关在小圈子里自命不凡、搞“私人写作”。

  如果说毛岸英当年的抱负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那么,今天的某些人则是视亿万苍生、万里江山如无物,而梦寐以求神交“诺贝尔”。

  记者:您曾经说过,朴素是毛岸英身上最大的美德。

  韩毓海:毛岸英虽然是个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的留学生,但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美德。朴素,当然不等于贫穷;自然朴素,绝不等于贫困落后,而奢侈浪费,更不等于文明先进,正是当今世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正是当代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朴素的,才是文明的。

  “文明”,绝非表面的文饰,“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真正的文明起源于不言不语,伟大的文明,就是埋藏在行动中的朴素精神。电视剧《毛岸英》通过塑造毛岸英这个形象,重塑了朴素的文明和艰苦奋斗的价值。

  记者:您认为毛岸英的精神和品格,今天会以怎样的形式在这个时代存在,并为人们所追随?

  韩毓海:首先,好的东西一直活着,活在人民的生活与口碑中,活在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

  山西临县郝家坡村,是当年毛岸英土改蹲点的地方,他在那里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人民群众一起寻找改变贫困面貌的办法。而临县的北面就是右玉县。60多年来,右玉的18任县委书记甫一上任,都要准备一把镢头,带领百姓改山改水,治理荒漠。今天,昔日飞沙走石的右玉已是山清水秀。

  “为政何不解民忧,当官堪消百姓愁。十八书记抒壮志,六十春秋挥锄钩。终见‘善无’变善有,已将沙州换绿州。年年立业是公仆,久久为功尚风流。”这里讲的,是什么叫民生、什么叫群众路线,什么叫真正的民主、什么才是“人间风流”。

  在纷纭复杂的信息面前,如果忘了“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那么,文化的自觉、体制的自信就会下降。比如说,今天大家喜欢谈民主,但往往忘记了我们的人民民主、群众路线乃是世界上最深刻、最具创新性的民主实践。

  西方民主的最高境界叫“参与型民主”,就是指决策者打开门来,允许少数人民的代表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而我们的民主却是要求决策者走下去,走到最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和他们促膝相谈,帮他们推碾种谷,与他们在田间地头共话春华秋实,共同决策国计民生——而这就是世界上最深刻的民主,我们称之为人民民主、群众路线。

  当年毛岸英这样问毛泽东:怎样做您才满意呢?毛泽东的回答是:“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而今天的问题则是: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才算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干部呢?回答同样是:“一刻也不脱离人民群众。”

  离开了民生的民主是假民主,离开了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政绩是假政绩,离开了政府推动、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离开了群策群力发展中国、改善绝大多数基层群众的民生,也就不会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伟大的中国道路。同样的,也只有在这样的民主实践中,只有在中国道路上,我们才能寄希望有新的赵树理、新的鲁迅出现,才能希望真正有中国气派的、原创的优秀之作产生。 本报记者 王国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