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学术造假、科研经费使用造假是一根藤上俩烂瓜

2011年09月03日 12:11 来源:光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两年,学术造假的案例之多,简直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造假的背后,当然是腐败在作祟。

  学术研究、科研项目是要花钱的。学术内容造假,科研成果造假,学术研究、科研项目的账目怎么可能是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的呢?学术造假、科研经费使用造假,实则是一根腐败藤上的两个烂瓜。但是,这种事,如果没有人去调查,人们的猜测也只能是从常识出发的逻辑推理而已。每有学术腐败案发,当事者、当事单位,大都含糊其辞、遮掩诿过,这其中的玄机就在于学术造假、科研成果造假还只是浮出水面的部分,如果深挖下去,说不定要牵涉多少人、多少事,暴露出多少制度上的漏洞。

  8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记者调查,对学术研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上的腐败情况作了些许揭露。这篇《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的文章称,据调查的结果,科研项目经费真正被用于科研的比例,只占全部科研经费的40%。大学、科研机构并不是远离腐败的净土,相反,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腐败,其他领域有什么样的腐败形式和腐败手段,学术研究、科研项目上就有什么样的腐败及其形式和手段。

  大学、科研机构不会脱离社会环境而独善其身,成为一方净土,从而“风景这边独好”,此乃常识。但是,大学、科研机构是否就一定落到如今这样的境况,却也并不必然。只要有责机构稍微负起责任来,大学、科研机构的“小环境”就可以大大改善,更多的学术研究、科研项目经费就会被用在“正地方”。下面的例子可以作为改善学术与科研环境努力的一个参考。

  8月初,美国卫生及公众服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其下属的科研道德办公室的调查,一位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担任助理教授的王姓华裔研究人员,在两篇论文中伪造了研究数据。王姓助理教授有关预防癌症的研究,是由美国国立卫生院以及癌症研究中心的两项研究基金资助的。两篇分别发表在《分子内分泌学》和《癌基因》上的论文,前一篇伪造了七个数据中的六个,后一篇伪造了八个数据中的六个。

  这个在中国著名的医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后赴美的王姓研究人员,与其同样毕业于中国另一所著名医学院的妻子共同发表了这两篇论文。而王的妻子早些年就已经不再从事相关研究。在中国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挂名”行径,到了美国,成为“非法”。对于科研道德办公室的调查结论,王姓研究人员在撤回两篇论文后,表示不会上诉,而且同意在两年内不能参与任何与联邦科研基金有关的研究项目,他也因此失掉了其在波士顿大学的工作。

  在美国,学术造假、科研造假,一旦被发现,参与者的结果会很惨,所以很少有人敢越“雷池”半步。以医学研究为例,上述国立卫生院和癌症研究中心都属于卫生及公众服务部领导,这两个部门都掌管着大笔医学研究经费,并负责将这些研究经费分派给各大学、公司等独立研究机构。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监管经费的使用以及防止研究中出现不端行为,就是科研道德办公室的主要责任。卫生及公众服务部的公告显示,2008年,科研道德办公室展开了17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其中13项被确认为有不端行为,所有相关人员都受到了处罚。

  没有负责任的“园丁”,祈望腐败的藤蔓会自生自灭,除非奇迹发生。(光明网评论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