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专家王文祥
王文祥,现已七旬,据媒体报道曾担任过中国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现为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世界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总会会长、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
主要是靠眼睛看
然后一起商量了一下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文祥称当时是牛福忠找的自己,之后自己找了其他的专家。
王文祥承认,当时谢根荣已经表示过,“金缕玉衣”、“银缕玉衣”是他买来零散的破碎玉片穿起来的。“但是,我们觉得玉片零散着,将来很可能被丢弃。能把市场上这些容易丢弃的玉片收集起来,用金线穿成‘玉衣’,对国家来说是个贡献,算做了一件好事。”王文祥说。
王文祥也承认,“当时评估没走太复杂的程序”,“主要是靠眼睛看,然后一起商量了一下”。
对于24亿元的评估价,王文祥说,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史树青老先生提出的价值,“我们没有那么仔细去看”。
王文祥称,评估报告是他归纳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落笔起草的。但谢根荣只给每人一万多元的费用,不是牛福忠作证时说的“几十万元大家分”。
“鉴定后,我们特别叮嘱谢根荣,这东西不能去交易,否则犯法。我认为,只要文物不上市场,专家签字谈不上什么风险,这是学术自由。”王文祥说。
●鉴定专家杨伯达
现已八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
杨伯达告诉记者,鉴定之前,他对华尔森集团一点也不了解,到现场才认识了谢根荣。
杨伯达承认,鉴定过程确实不太合乎规矩。
“说老实话,就几十分钟。鉴定时没有开柜,大家就在玻璃柜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因为隔着玻璃,看时也不方便。”杨伯达说。
杨伯达告诉记者,如果是鉴定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须要“上手”。而那次,“玉衣”一直没从玻璃柜里拿出来,专家们也没要求开柜。
“反正史树青在嘛,他是文物鉴定界的大家,我当时是在他领导下的。”杨伯达说,由于当时没有举手表决的过程,于是自己就随了大流,别人怎么说,自己也就怎么说了。
最后,大家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吃了顿饭就走了。
当杨伯达从记者嘴里了解到,评估报告成为之后谢根荣从银行骗钱的工具时,表示很惊讶。
“我没把它当成鉴定活动,而是当成一种友谊活动,是客串性的。他们请你来,给你一点鉴定费,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就完了。”杨伯达说,鉴定时,谢根荣没说过他的意图,他也没想到评估报告会被非法利用。
杨伯达说,临走时谢根荣每人给了一个信封,可能装了万把块钱。“我现在不再参与这些活动了,在家埋头写书。”杨老说。
●鉴定专家李劲松
年近八旬,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
这个鉴定是比较随便的 算是帮朋友一个忙
记者采访李劲松老人时,告诉他谢根荣利用评估报告蒙骗银行,导致损失5.5亿后,老人伤心地哭了,一个劲儿地说“没想到”,表示自己一定会吸取教训,深刻反省。
“那家公司的老板说让大家鉴赏一下,看看他的家产值多少钱。大家一听是‘金缕玉衣’都很感兴趣,毕竟也是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李劲松老人回忆道。
“当时,有的人仔细看了,有的没有。真正的评估鉴定程序是怎样的,没有国家规定。但专家们应该反复地研究。”李劲松称,“而这个鉴定是比较随便的,算是帮朋友一个忙。大家就是聚一聚、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证明这个资产的价值。史老是大权威,史老说这个价值是很高的。史老说的话,我们是很尊重的。”
“评估是专家们个人的看法和观点,评估价值只是一个参考。专家意见只是代表个人。评估价值是一个认识问题。”李劲松说。
谢根荣当时的承诺也让专家放松了心态。李劲松说,谢根荣当时称“玉衣”是他的宝贝,绝不会卖。
李劲松认为,既然是家产,评估多少个亿都无所谓,只证明这是他的财产而已。
李劲松说,专家们最后还嘱咐他好好珍藏,并一再强调不准到市场上流通,也不能拿去抵押。
当记者提到,牛福忠曾说有“几十万评估费”的时候,李劲松发火了,坚称谢根荣只给了每个人几千元车马费。
“他有什么根据呀?如果是评估,都要开收据,他有收据吗?” 李劲松说,估价之后,王文祥起草了评估报告,写着这个文物是什么时代的、什么玉石、评估价值多少钱。
李劲松称,因为都是朋友,那天就比较随意,并没有按规矩要评估费。那几十万元是不是被中间人拿了,自己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