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之际,也是儿童图书热销之时。然而,一些恐怖、灵异、暴力甚至色情读物悄然热销,读者多是中小学生,令人心生担忧。这些明显不适合孩子的“另类”读物缘何流行?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中国是否“青黄不接”?
青少年扎堆成人书区
在甘肃兰州一家中学附近的小书店里,老板指着一些恐怖小说:“这书好看,买的人很多,多数是中学生。”翻开这些疑似盗版的书,“鬼、犯罪、血、尸体、凶手”等词汇高频出现,这些书多数为口袋大小,易于携带,且售价很低。
在规模较大的一家书店中,站在整三排“惊悚/恐怖”系列书区前的,几乎都是青少年。“我以前不看恐怖书,是同学介绍的,看完一部后就想看第二部,有时上课的时候都想着书里的情节。”五年级的邱亮说。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的吴老师没收的书已有厚厚一摞,包括暴力、灵异、恐怖书籍和日本言情漫画,不少漫画中还有裸露描写。
根据国务院新修改的《出版管理条例》,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然而,“另类”书籍依然层出不穷。一方面是盗版书屡禁不止;另一方面,书籍是否“妨害身心健康”的界限比较模糊,很难为清查工作提供依据。
阅读分级尚未确立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诸葛蔚东介绍,在国外,政府一般有专门法定机构,禁止未成年人购买限制级图书。在“出版分级”的基础上,图书租售业“供销分级”,最终实现“阅读分级”。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分级”是可取的,但我国目前未确立分级制度,而是在出版审批环节卡住不良书籍。当然,还要加强法律对盗版的惩罚力度。
朱永新说:“一些好作品中的确也可能有恐怖、灵异、暴力等元素,例如《哈利·波特》甚至《格林童话》,关键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尽量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孩子身心能够接受的书籍,同时有效引导,避免孩子消极模仿。”
2008年,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在广州成立,并出版了小学、初中的分级阅读套书;该中心已打造出南方分级阅读馆,为50万人次的儿童青少年读者提供了独特天地。
朱永新领导的新阅读研究所也研制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并于今年4月发布,按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各推荐书目。朱永新说,书目就像一张地图,“不一定所有人都要根据这张地图走,但有了地图,至少不会迷路,人们可以高效率地到达目的地”。据介绍,初中生阅读书目也正在研究过程中。
用良币驱逐劣币
朱永新认为,如果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可能导致读书的随意性和阅读“偏食”。好书能把孩子带到广阔的草原和大海,让他们骑上骏马在草原上奔腾,驾起航船在大海上航行。
“每次给孩子买书就犯难。我们小时候,有《童话大王》、《少年文艺》,还有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集,又好看又健康。现在,既能吸引孩子、内容又健康积极的儿童文学作品太少。”广州市民卢昆的话,反映了很多家长的共同心声:只有多出好书,才能让“另类”读物失去市场。
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高峰论坛”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金波说,文学反映生命的变化,儿童文学表现儿童生命的变化,其内涵应该是关注孩子最真实的生命的状态和变化,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就是直达孩子的心灵,把真正的文学还给孩子们,从生命的成长角度教育孩子。
用良币驱逐劣币,除了有赖于儿童读物创作者,还需要出版界的共同努力。诗人、文学评论家樊发稼发现,近几年,在改制风潮的席卷下,出版社为了求得生存,被迫将赢利放在第一位,能赚来银子的畅销书不管内容如何就抢着出,而真正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学术价值的书,印量不多。这种情况任其发展的话,“另类”读物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
银燕 贺林平 边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