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京城重现拜兔儿爷 祭月习俗渐回归

2011年09月11日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杜燕)中秋节前一晚,绝迹多年的“兔儿爷山”再现京城,让市民在赏月的同时祈福。另一厢,“皇上”带着随从们开始祭月。据悉,这是民间祭祀与皇家祭祀首次同时出现在北京月坛。

  月坛作为祭祀月亮的场所,从2009年开始陆续恢复祭月仪式。据悉,除了传统的赏月活动外,今年,300多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分成5层,在月坛“搭”起了一座小山,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

  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的传人白霖告诉中新社记者,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爷、给亲朋送兔爷的习俗,就是请平安、送吉祥。

  山上的兔儿爷形态各异,他介绍,坐黄虎兔儿爷寓意为镇宅、事业兴盛;坐黑虎兔爷有保佑平安、祛病强身之说;坐麒麟兔爷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也有麒麟送子一说;坐牡丹兔爷寓意富贵尊荣;坐鹿兔爷寓意着身体健康、长寿;坐葫芦兔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而葫芦在民间也是平安吉祥的化身。

  他说,在民间百姓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约,因此祭月多由妇女承担,而跟在母亲身边的孩童就模仿大人的行为,久而久之,有了专供儿童祭月的造像——兔儿爷。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而月坛,正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之神和诸星宿神的地方。11日晚,身着月白色龙袍的“皇上”在侍卫、后护大臣、对引、赞引等陪同下,于“吉时到”时登上仿古的“月坛祭台”。在乐奏中,“皇上”献玉帛、献爵后,撩起龙袍跪拜、起身,待撤馔之后,由中路下祭台,持续15余分钟的皇家祭月结束。

  据悉,自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至2009年,月坛从未举行过皇家祭月活动。从去年开始,北京恢复祭月活动,旨在找回失去的传统,让老百姓了解古代皇家是怎么过中秋的。

  今晚,2011年北京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旅游节也正式启动,中秋节期间,包括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民俗趣味、展览讲座、游园等在内的6大类166项活动将让市民尽情享受这个丰富多彩的假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