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北京地坛书市冷清落幕 客流减近七成

2011年09月19日 17:12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客流量与“鼎盛”时期相差60万 书商称网店冲击是主因 组委会:策划开通网购服务

  为期11天的秋季书市今天落下帷幕。据书市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客流量超过30万人次,然而与书市“鼎盛”时期的90万人次相比,客流量锐减了近七成。21年的地坛书市老了,受网店、电子书冲击,客流每况愈下。

  数字

  近5年 客流锐减近7成

  今天上午,记者在地坛公园看到,“甩卖”、“1折”、“秒杀”的招牌比比皆是。前来淘书的市民却都不是年轻人,淘书主力军居然都是老年人,占到总数的8成。

  据书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届书市的最后一天,基本都是“疯抢”状态。然而,即便是最后一天的“大甩卖”,景象也不如从前。

  地坛书市在北京已然成了“老字号”。已经21岁的地坛书市,一年春、秋、冬三季都会举办一次。面对如今网络书店、电子书的兴起,与市场上的实体书店一样,书市也遭遇了巨大的冲击。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10年前的“鼎盛”时期相比,近5年来,书市的生意已大不如从前,虽不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但是客流量锐减了近7成。

  与之相应的是,参展摊位数量也减少了近5成。客流最多90万人次的时候,摊位最多有1000个左右,现在,剩下了大约500个。不过,主办方介绍,摊位的减少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以前公园的很多便道上都是双排展位,现在基本成了单排。”

  书商

  书市已成走过场 落差难承受

  除了一些小摊位以外,书市有很多“铁杆展商”,中国书店、新华书店、中华书局等老字号书店基本都是从书市举办第一年就“入市”。

  一家参展商的老板告诉记者,以前书市红火的时候,书店非常重视每届书市。每年都盼着书市的举办,忙完春季,立刻开始为秋季书市做准备。市场调研、备货、寻找进货渠道……“几乎所有的员工都铆足了劲,为开市做准备。”该负责人说。

  然而,在2007年前后突然遭遇了滑铁卢。“那一年,带来的很多书最后又都原封不动地运回书店。”书市的销售量几乎少了一半。遭遇了冷清的展商笑言,那种落差在当年很难承受。如今来书市,已经变成了走过场。

  ●分析

  网店抢生意 团体购书减少

  “都说苛政猛于虎,对于我们来说,网络书店比老虎还猛。”参展商说。

  书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书店、电子书的冲击对于书市的影响确实很大,还表现在团体购书的现象越来越少,“以前各单位都开设自己的图书阅览室,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来源多了,几乎很少有单位继续维护图书室,因此团体购书也减少了四五成。”

  “中老年人还是习惯逛书市,触摸到真实的书。”组委会负责人分析说,所以中老年人是书市的主力军。

  但同时,该负责人也指出,一部分市民逐渐发现了网络购书的弊端,比如缺页现象严重,或网上简介与实际内容不符,所以书市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应对措施

  推出独家货源 与网店争宠

  以前将书市当成聚宝盆的参展商也意识到了现实的冲击,纷纷想出各种措施应对,比如开始策划开通网络购书服务、低价倾销、寻找独特的进货源,淘到网络书店买不到的书来书市上销售等。

  书市组委会每年为了能办好书市,吸引市民,都在尽力策划一些“救市”之道,“每个季节的书市,主题还都不能重样,很伤脑筋啊。”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书的销售方面,尽量赶在新书出版的时候,在第一时间把新书拿到书市上卖,并且有折扣优惠,邀请作者来书市签售。旧书等采取秒杀、打折等措施的效果也很明显。书市主打的图书收藏,也是与网络购书竞争的手段,“书市里有很多独家货源拿到的值得收藏的图书。”

  此外,组委会还在书市期间,举办各种活动,青少年创业咨询、文化讲座、出国留学咨询服务以及捐书助学等公益活动。文/记者 杨诗凡

  地坛秋季书市最后一天,淘书者寥寥无几,成了老年人专场。摄/记者 杨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