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赫德:与帝国一同逝去的“船长”

2011年09月20日 10:2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11年9月20日,在离开中国三年半后,罗伯特·赫德在英国南部白金汉郡的马洛去世,遥远的东方帝国追赠他为太子太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东方帝国的一名官员,他开创并执掌了近半个世纪大清海关的总税务司。

  20天后,辛亥革命爆发,赫德服务了整整一生的大清王朝耗尽了最后一点元气,雪澌冰解。

  还乡

  年过70以后,赫德开始被持续不断的失眠、眩晕、消化不良和全身心的疲乏无力所困扰。但他还是不想离开中国,离开他经营了一生的海关。对于一个毕生追逐权力、并在自己的王国里“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独裁者来说,此时情态,有如老马之恋栈。

  但他终究不得不黯然收手了。自从1906年的一道上谕饬令成立税务处,海关华洋人员统规节制,总税务司不再隶属外务部(即原总理衙门),赫德已深感威权被削减,海关也非旧时海关了。

  让这个日暮途穷的老人下决心离去的,是老朋友、最忠实的亲信金登干的去世。随着和这个大清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40年通信的终止,赫德觉得,系连着他和中国的一条线,也快要被剧烈的飘摆扯断了。

  接到金登干死讯的1908年初,赫德向税务处提出请病假三年。在乐队奏着的思乡曲《故园,甜蜜的故园》中,他登上离京的火车,又在天津登船赴欧,但他却没有多少返归故里的欢悦。“你嬉戏已畅,你吃饱喝足,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这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一句诗,他经常自嘲地引述,此番念及,已全是无奈和怅惘交杂的复杂情绪。

  “伦敦不复是过去的伦敦了!”在一封给金登干夫人的唁电中他这样感慨。长年不涉故土,皓首归来的他反而成了一个异乡人。税务司庆丕回英探访,他告知,“讨厌伦敦的宅邸,宁愿住在北京的那座有着阳台游廊的平房里。”

  让他念兹在兹的,还是他在海关里的宝座。牵引他视线的,依然是中国的政治和局势变动。

  1908年6月,路透社一个记者来采访他这个“中国通”,该次采访见于英《晨邮报》,赫德如是答记者问:

  归至今日,中国庶政,固已革故鼎新,惟不能过于操切,但当循序渐进,终必达其称雄之目的……

  在远处英伦的赫德看来,当下中国已“如梦骤觉”,跻身强国之林指日可待。这般煞费苦心为中国辩护,既是一个“骑墙者”的谨言慎语,也自有一份对东方帝国的真情在。

  不幸的是王朝暮气已深,不久就传来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三岁的宣统即位的消息。赫德对慈禧向怀敬重,多次廷对更有默契之感。这个和他同生于1835年的女强人的去世,难免让他有兔死狐悲之感。更闹心的事还在后头。他在海关相中的接班人是妻弟裴式楷,英国外交部却迟迟不予答复。

  事情僵持在了那里。1911年2月,税务司庆丕再见到他时,他容颜之憔悴已不忍让人目睹,“满脸络腮的胡子也不剃,带着久居室内者的一种无精打采的神色”,只有一谈起海关事务,他才会像服用了春药一般眼睛发亮。

  清廷又给他续假一年。但他已经预感到,这一年对自己来说吉凶莫测,——“我开始意识到我真正到了77岁了!”

  调和各方面的意见后,他的另一个亲信、税务司安格联将接任他的职位,他迫不及待地写信给他,做最后的嘱托:“我希望你将会确信这是一项良好的事业。最为有益的是忍耐、体谅和常识,还需要自信。”

  死亡终止了这个77岁的老人想要再赴中国的念头。其实,即便他继续健硕地活着,他也回不去了。他怎么会想到呢,这个没落的帝国也像他败象四起的身体一样,走到了它的末日。20天后,武昌起义的炮火一下就把它覆灭了。

  沉船

  设若1911年赫德还在中国,他是该为帝国这艘大船的覆灭感到悲哀,还是为终结帝制、走向共和而欢呼?

  他一直把自己领导下的海关比作一艘船,他经常想象自己如同一个出色的船长指挥着它驶过了千岩万壑。在他心目中,老大帝国更是一艘船,一艘摇摇晃晃、走走停停的船。自从1863年登上总税务司的宝座,他所做的一切——海关事务、海军建设、教育改革、引入国际法、派遣外交使团——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修补这艘大船,不让它过早下沉。李鸿章总说自己是个裱糊匠,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补台的!

  他明白,自从他上了这条船,便与这个给了他权力去实现自我的政府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了。

  也正因为此,当1900年义和团入京,汹涌的仇外浪潮中,被围英使馆的黑暗的“七星期”里,他用铅笔(连一支鹅毛笔都找不到!)写下了一组关于中国往何处去的文章,后来被结集为《这些从秦国来》出版的这些文字,在他看来,探讨的正是“中国问题的精髓”——“疾病的起因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是的,中国病了,在它与外国缔结条约近一个甲子、外派公使馆也有二十多年的1900年。这是自60年代以来“自强”运动诸大佬失败,是他赫德的失败,更是一个向着现代性转型的大失败的序曲。

  他希望这些发表在《双周评论》《世界杂志》等主流报纸的文章,能够对各国的对华政策产生积极的影响。瓜分吗?NO!另立新朝?NO!他最赞成并竭力主张的是,补缀满洲人的统治。

  十年倏忽,他不会料想到的,这艘破船倾侧得更厉害了,再也没有了足够的动力前行。他离开中国才短短三年,世事竟至如此不堪收拾!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说,中国最缺少的是数目字式的管理。从19世纪60年代起,赫德打造的海关,给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传统中国缺失的、数目字式管理的样板。他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引入的一套崭新的管理制度,给这个古老国度吹入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气息。

  他谨慎聪明地适应着中国独特的人情世故和行事规范,目的是在传统中国和现代西方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帮助完成中华帝国的现代转型。

  他相信,帝国身体虽然老了,但还是不无内在的动力去促进政治改良和进步——“惟不能过于操切,但当循序渐进。”

  无可奈何地,他的声音已没有谁愿意倾听。

  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1911)

  英国北爱尔兰人。1854年来华﹐1861年起代理李泰国(N. Lay)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9月20日﹐病死于英国白金汉郡的马洛,清廷追授为太子太保。赫德任总税务司长达48年,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

  ■ 评价

  中国人所最信任者,亦最有影响者。 ——孙中山

  清末海关虽由英国人赫德管理,但他是作为清政府的雇员,行使他的职权。他的管理不但使中国海关迅速现代化,而且使海关成为最有效率,最少贪污的清朝官僚机构。他保证了条约制度对关税率的限制,因而促进了自由贸易及公平税收,他也保证了用有效的管理和制度为清朝政府提供大量税收。 ——杨小凯《百年中国经济史》

  ■ 赫德与晚清政治

  1866年,赫德回国完婚时,劝说清政府第一次派员出国考察。

  1879年,赫德协助清政府购买8艘军舰,这成为北洋海军的起源。

  1887年,为解决走私问题,劝说中葡两国签订《里斯本会议草约》﹐由葡萄牙“永据”澳门,换取澳葡当局协助海关征收鸦片税。

  赫德还曾参与《烟台条约》 、1885年《中法新约》 、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本版撰文/赵柏田

  (本文参考了赫德著《这些从秦国来》、卢汉超著《中国第一客卿:鹭宾·赫德传》等资料。)

   新京报系列插图/鲁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