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艰难的改革历程中,除了有各种意识形态的障碍之外,还面临着重大利益关系上的调整,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朱镕基同志处理了很多棘手问题
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书中披露了朱镕基同志担任副总理、总理期间的很多宝贵史料。从1991年到2003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艰难的十几年,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大多数的重大突破,重大的体制建树,都产生在那个年代。比如说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的改革,国家政府机构的改革,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重大的调整,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最重大的一些事件。
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始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除了有各种意识形态的障碍之外,还面临着重大利益关系上的调整,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当时指挥改革的领导人中,有邓小平同志坐镇,江泽民同志是第三代领导人的核心,但是需要一个真正在前面冲杀的,我认为就是朱镕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中国金融形势变化的难以把握程度实属罕见,但是金融领域的重大改革就在那时候开始
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朱镕基担任副总理、总理的那几年,可以说正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时,我国金融秩序混乱,金融风险开始大量出现,国民经济又一次面临宏观失控的风险,之后到了1997年又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上世纪末之后又面临入世以后金融开放的挑战。可以说从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的角度看,短短的12年时间,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难以把握程度实属罕见,做好当时的中国经济金融工作非常不容易。
1992年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以后,全国出现了房地产热、股票热、开发区热等“三热”现象,引发了金融不稳定。1993年10月2日,全国人大决定,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面对当时混乱的金融财政秩序,通货膨胀压力,经济又一次过热的压力,他拉开了中国金融整顿的序幕。当时的宏观调控16条,对中央银行约法三章,打击非法集资、高利贷,严抓腐败,惩罚犯罪,整顿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健全了当时的金融秩序。面对整顿,过去资金配置混乱的企业在整顿中间流动资金一下子紧张了,他又不失时机地亲自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教训,确保了当时经济结构的调整,确保了那几年经济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同时这一时期,他大胆的探索了金融领域的重大改革。我们是1983年底成立的中央银行,但是到199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还在给实体公司和企业放贷款,自己还在办公司,人民银行追求盈利,商业银行也在大的公司炒房地产,对银行的监管当时还仅仅停留于我们传统的银行内部的集合观念,各地大办证券交易所,没有市场运作的股票滥发。可以说,当时经济金融的局面很复杂,很混乱,国务院一手抓整顿一手抓改革,用朱镕基同志当时的话来说,金融改革治理就是要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各个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在那几年,他彻底切断了财政向人民银行透支的传统做法,人民银行不准搞商业经营,专门搞宏观调控;专业银行彻底与实体公司脱钩,与政治性业务脱钩;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进一步明确金融业经营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金融机构内部机制等等。
对1994年那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影响最为深远的财税改革,朱镕基同志批示说“要坚定不移,坚信不疑,坚持不惑”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中,我最熟悉也倍感亲切的是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中国财税改革历史上的两件大事:一是1994年那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影响最为深远的财税改革;二是由他领导发起的,被称为不亚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包产到户改革的税费改革。
熟悉中国财税运行状况的人,都会清楚记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财政运行的状况极其困难,那个时候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一年下降一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而且还形成了地方乱施税收优惠,动用各种办法截留中央税收的情况。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非常大的税收改革。这次财税改革是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由朱镕基同志主抓的,他当时带着调研组走遍了全国很多地方,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其决心可以从1996年7月8日,朱镕基同志给时任财政部长刘仲藜、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项怀诚同志的一段批语中看出。这个批语的题目用的是“对税制改革要坚定不移,坚信不疑,坚持不惑”。之后,连续三年国家财政收入都在前面的基础上增长一千亿。1994年到现在已经18年过去了,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这18年的演变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没有当时的改革,很难有现在这么好的状况。
另外一个,在财税改革之后,中国财政收入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当税收制度通过改革得以规范之后,在全国各地就有了一种突破税收制度的约束,通过滥发红头文件的办法向居民和企业乱收费的行为。在1998年朱镕基同志当选国务院总理之后,在记者招待会上,他曾经对乱收费的现象,用了四个字,“费大于税”来概括。尽管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我们的政府收入已经得到了强劲的增长,但是各种各样的收费的泛滥非常严重。他用八个字来概括老百姓的反映,叫做“不堪重负,民怨沸腾”。在那样的背景下,由他领导发起了费改税的改革。
今天还可以看到,不仅是企业,也包括城乡居民,大家对政府税费收入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连普通的农民都知道,他手里有一张护身符,写着他该交哪些,除此之外都不应该交的。如果说没有1998年之后朱镕基同志领导的这次费改税的改革(后来又改为税费改革),很难想象今天中国政府的收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仅就这两条,在我们做财政税收研究的学者和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来看的话,他已对中国财税的改革发展做了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
朱镕基同志倡导讲实话讲真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黄书元(人民出版社社长):《朱镕基讲话实录》从书名到内容处处展现出朱镕基同志率真、务实、干练的人格魅力;无欲无私无畏的鲜明个性;讲真话,讲实话,办实事的行事风格;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亲民形象;充分展示出了当代中国领导人的风姿,也体现出朱镕基同志独具一格的语风、文风。如《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三篇的开篇卷,这是1998年3月24日,朱镕基同志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一次即席讲话,他说:“我一到上海工作,就信奉两句话:‘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就是说,老百姓并不是服我有多大的本事,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见得比人家强,而是说我办事公正。‘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下面的官并不是怕我的严厉,怕的是我廉洁,屁股上没有屎。我行得正,坐得稳,我就敢于揭发你的歪风邪气。‘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才能明白,廉洁才有威信,我在上海工作时一直就信奉这个道理。”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来朱镕基同志当时的凛然正气。
金碚:从中可以读到,他的性格就像他说的那样讲实话,讲真话,而且不怕接触矛盾,甚至鼓励把工作中间的批评和矛盾揭露出来。我在书中看到,他好几次提到了焦点访谈,把当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说出来,而且他当时说要做人民的喉舌,这很不容易,一个改革的年代,矛盾非常多,勇于面对矛盾和工作中的问题,最后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正确的航道,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中国体制改革的总体的设计。今天我们读到这套书,因为我们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非常亲切。我们作为学者,在外部不容易了解改革决策的过程,但是看到《朱镕基讲话实录》,就可以看到当时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决策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怎么来做的,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有鲜明个性,令人尊敬的总理。
金碚 夏斌 高培勇 黄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