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艺术家王广义:成都双年展是中国文化的寻根之旅

2011年09月29日 13:2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当代艺术F4”之一的王广义抵蓉,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最了不起

  “成都双年展是中国文化的寻根之旅”

  我觉得这场双年展让成都‘文化名城’的概念变得很现实、更具有实证性。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敢说自己是‘文化名城’的城市,必须有真正的事件和成绩来证实。成都双年展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证实。”

  ———“中国当代艺术F4”之一王广义

  他回忆起自己18年前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情景,向记者阐释了自己此次参展作品的含义,并指出了本届成都双年展的最大特色:中国文化的寻根探索。

  今天下午,2011成都双年展就将正式开幕,启动为期一月的艺术盛会。近80位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都将出席开幕式。昨天下午,“中国当代艺术F4”之一的王广义也抵达了成都,并第一时间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

  他回忆起自己18年前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情景,向记者阐释了自己此次参展作品的含义,并指出了本届成都双年展的最大特色:中国文化的寻根探索。

  18年后重温威尼斯的热情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王广义参加过的世界著名艺术展数不胜数,最早便是从“世界三大双年展”之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和圣保罗双年展起步。

  “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在1993年,当时我还很年轻,一切都觉得很新鲜,看到一个城市里到处都是展览,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顶尖艺术家,还见到了自己的偶像之一、不久前刚刚去世的‘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米尔顿,那种记忆自然是很深刻。”

  而说到这次来参加成都双年展的第一印象,王广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城市的节日,和我第一次去威尼斯的感受非常相似,还真有一点久违的激动。这份激动不仅是因为展览本身的出色,更因为这是在咱们自己国家举办的。”

  对于此次双年展的意义,王广义认真地说,虽然自己不喜欢一本正经的官方说法,但“对于这个展览,我感觉还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觉得这场双年展让成都‘文化名城’的概念变得很现实、更具有实证性。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敢说自己是‘文化名城’的城市,必须有真正的事件和成绩来证实。成都双年展就是这样一个漂亮的证实。”

  在成都寻中国根

  “给我很多新创作灵感”

  在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后,王广义接着又参加了著名的圣保罗双年展,以及“后来的很多双年展……”在他的印象中,这些双年展和2011成都双年展相比,前者整体上有着更强的“国际文化情境”,是全球艺术的汇聚和交流,五光十色。“而这次成都双年展则感觉很不一样,它是和中国的文化传统紧密相关,是一次当代艺术的寻根之旅。从这种文化价值上来说,它是非常吸引我的,并且给了我很多新的灵感来创作作品,这也是成都双年展最大的价值之一。”

  王广义由衷地说,“这30多年来,我们已经从西方学习了很多,但西方人告诉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最了不起,现在我们急需重新补上这一课,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拓展更大的国际视野。”

  新作《伟大的幻觉》

  童年回忆产生“山水草图”

  带着这份新鲜的灵感与激情,王广义为此次双年展创作的新作《伟大的幻觉》也可以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高3.2米、长12米的画板上,是如安迪·沃霍尔般重复不断的、沉在一片深蓝色下面的便池,一个又一个铺满画面,在所有的画面上划过一道不规则的白色痕迹,仿佛歪歪斜斜的山峰。王广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道痕迹是“每个男人童年时都有过的经历:站在墙角往墙上撒尿,浇得到处都是。”

  在王广义看来,这种普遍的回忆和厕所便池一样,代表着所有“非常普通的人”,表达的是“人民”的概念。“我想强调每个物种自身的文化尊严,它就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就像一个小男孩随意撒尿时产生的一张山水‘草图’,这种痕迹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

  成都商报记者 乔雪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