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索薪者
慷慨解囊人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的李大钊
主讲人:马模贞(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年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革命先烈,李大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无私无畏,肝胆照人。每当危难时刻,总是挺身而出。
为毛泽东介绍工作
李大钊特别关心青年问题,他把振兴中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的身上,他的不少文章都是写给青年的。勉励青年振奋精神,勇往直前,他认为青年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青年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未来。他号召一些有精神、有血气、有魂魄、有胆识的青年发奋为雄,再造神州,他要求青年把握现在,勇于创新。他认为现在最可宝贵,在《今》这一篇文章里,他写到“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因此,青年应该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他特别强调青年要学会创新,他认为社会生活充满了重重叠叠的新与旧的矛盾和斗争,而创新正是青年的特权,是青年的责任。他要求青年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他说:“一切物质财富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一切好的生活都是由劳动得来的,青年如果只知道吃喝玩乐,把宝贵的人生都消磨在吃喝玩乐之中,岂不可惜,岂不可痛!”他还要求青年必须具备求真的科学态度,他认为学知识、做工作,都应该扎扎实实养成认真的习性,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管学习,不管工作,惟有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才行,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在北大当教授期间,他帮助青年学习研讨马克思主义,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搬上了北大的讲台,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当时有不少的青年进步团体,比如说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觉悟社,新潮社等等,大都跟李大钊有关联。李大钊不仅是他们的指导老师,而且关怀这些青年社团的成长。这些青年尊敬地称李大钊为“良师益友”。在他的影响和教育之下,许多青年成为当时爱国运动的骨干,其中有一批人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者。所以,从上面讲的可以看出李大钊对广大群众的热情关怀,尤其是同情那些弱势群体的疾苦,而尽力为争取他们的利益,改善他们的处境而呐喊,而斗争,他的这种精神和他的这种胸怀,在当时的知名教授中并不多见。
李大钊还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他进入北大以后,急公好义,参与领导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赢得了广泛尊敬。1920年7月,他担任了北大妇孺救济会的骨干。不久因为北方遭旱灾,非常严重,他就跟蔡元培和蒋梦麟等著名教授一起共同组织了赈灾会,而且号召全校的师生慷慨捐助,当时他又听到俄国的涅瓦河两岸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于是又发起了俄国赈灾会,约请人们慷慨地来捐助。他经常急人所难,谁有困难,都慷慨相助。他曾经为毛泽东介绍过工作,为实行半工半读的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他跟胡适、高一涵等教授一起为新潮社的两个著名人物傅斯年、罗家伦辩白,说他们被军阀收买是造谣,是诬蔑。他跟蔡元培一块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女高师,女高师有一个学生叫李超,李超去世以后,他跟蔡元培一起组织了对李超的追悼会。他为家境贫困、因病逝世的朱蓬仙募集丧葬费,他为陈独秀募集讼费。他还曾经筹组北大的“新知书社”,还曾经为北大的第二平民学校,南昌的有关学校捐款。
“索薪”斗争获得全国声援
特别需要介绍的是从1921年3月开始,李大钊领导了北京大学、高等师范等八校的教职员工进行了“索薪”和争取教育经费的斗争。当时,北京的教育部门竟然拖欠各校教职工的工资达三个月之久。广大的教职员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而学校的经费也难以为继,学校的正常工作无法进行,被逼无奈,这些教职员工就通过罢教来进行抗争。并组成了北京国立专门以上各校教职员代表联合会,这个代表联合会主席最初是马叙伦,后因为马叙伦生病,就由李大钊代替,于是李大钊领导了八校的教职员工斗争,在北京引起了强烈反响。各校的学生,教职工都起而响应,纷纷举行罢课、游行这样一些请愿活动,八校的校长也辞职了,一致支持教职员们的正义要求。接着,这场风波波及全国,山东、上海、江苏等地的教职员工也表示对北京教职员工的声援,斗争持续到7月,最后还是以教职员工的胜利而结束了。在这长达四个月的斗争中,李大钊殚精竭虑,食不甘味、席不暇暖,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但他始终是不屈不挠,始终站在了斗争的最前线,从而赢得了广大教职员和学生的信任。 (首图讲坛提供材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