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桃源县八字路乡教仁中学的一个纪念室里,几个年轻的学生正在教室内朗读“忆桃源渔父”的文章。阳光射进窗户,在展板上映出一个个光斑。“渔父”指的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宋教仁先生。简陋的房间里,略带灰尘的白墙面上,都是纪念宋教仁的文字和图片,满满地占了几乎整面墙。百年之前,正是因为宋先生的英年早逝,新生民国的命运拐了一个大大的弯,也给中国之后几十年的历史蒙上了一层模糊的血影。
宪政理想
一部约法 稳定革命形势
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省最先脱离清朝统治,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起义成功18天后,同盟会主要领导人黄兴和宋教仁抵达武汉,受到热烈欢迎。让后人常感遗憾的是,略显仓促的首义未能等待同盟会领导人的到来,反而将一个清军协统黎元洪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以当时的形势来看,起义爆发在武昌,实是源自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对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的推动。而宋教仁正是该会的总务干事和发起人之一。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不久,宋教仁从日本返回上海,任《民立报》主笔,宣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革命重要性。次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浙江北路821号湖州旅沪公学成立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在如今上海闸北区的浙江北路,中部总会原址早已不见踪影,其侧对面是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主要陈列着中国共产党在闸北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史料。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邵雍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盟会中部总会最大的作用,就是将以往偏于南方边疆一隅、且屡遭失败的革命引入了中国内陆,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
另一个以今天的角度看来更加宝贵的财富,是首义后由宋教仁领导起草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从历史角度看,这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并投入实践的宪法草案。宋教仁当时的这部约法,乃至最后以此为蓝本而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初衷都是为了稳定革命各方力量,抑制封建官僚对新生社会民主建设的负面影响,进而通过法律手段实现民主宪政。
这正是宋教仁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大选获胜 宪政似乎在招手
“他瘦瘦的脸儿,躯干不很高,操着湖南口音,发音较低”,听过宋教仁演讲的革命参与者钱化佛曾这样回忆道,“但那演讲确是切爱国之谈,敬仰之心不觉油然而起。”
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后,宋教仁对于让位的后果毫不担心,因为他所坚持的“内阁总理制约法”在孙中山退位前终于获得通过,也由此给了他制衡袁世凯,实践自己民主宪政梦想的机会。
观众一定对一个情节记忆深刻,宋教仁在公开演说中讲道:“政党政治才是关键,至于总统不过是个虚衔,阿猫阿狗来当都无所谓。”有人认为当时的宋教仁年少轻狂,常常肆意贬低袁氏政府的政绩。但在当时的宋教仁看来,针砭时弊,评说政府得失本就是政党竞选政治生态中的正常现象。可对于“旧人”袁世凯来说,这却意味着心头上越积越多的恨意。
实际上,在日本留过学,并受过西方法制思想洗礼的宋教仁,以当时的整个中国社会来看,思想都太超前了。“从他的穿着打扮就可以看出是有别于他同时代其他人的,很帅气很时尚。当然,他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当时也是很超前和高瞻远瞩的。”宋教仁的玄孙女、现在湖南大学攻读MBA的宋兴丕小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大选胜利,按照总理内阁制的国家制度,作为多数党的国民党当时拥有了组阁权,而作为实际负责人,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自然而然会成为第一任内阁总理,行使真正的政府权力。源于法国的内阁制宪政似乎正在向多灾多难的中国伸出幸运之手。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