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宁10月8日电 题:辛亥革命元老马君武 弃政从文成“一代宗师”
中新社记者 刘万强
今年刚入学的广西大学学子们大多第一次听说这所学校创办人“马君武”,当今很多中国人对这个名字也是陌生的。而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马君武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民国大腕》一书如此评价他:“在晚清革命中的地位不下于秋瑾和陈天华。”
正在广西博物馆举行的“广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物、图片展”上,马君武的照片也被放在显著位置。188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马君武,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9岁时,他远赴新加坡拜谒康有为,20岁时自费东渡日本读书,之后又两次赴德国留学,成为第一个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的中国人。他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又擅长写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在日本期间,马君武开始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他是中国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也是同盟会章程8位起草人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来还担任过广州军政府交通部总长、非常大总统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他还被任命为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上海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中国公学等学校校长。1928年,广西第一所大学——广西大学成立,马君武担任首任校长。
留学日本和德国的经历,使马君武深知教育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马君武向广西大学全校师生指出:广西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但是知识的传授、技术的学习,还应与国运的隆盛、民族的复兴、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为此,马君武辛劳规划操持广西大学,创校过程中“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几一席,悉心擘画,手胼足胝,虽在疾中,未尝少息”。创校之初,马君武不惜重金购置大量先进仪器,“惟北平的清华大学可比拟”。他还强调学生要注重协作精神。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马君武力主抗战,并且在广西大学率先举行军训,“准备作战的本领”,这一创举随后被全国高校采用。
抗战时期,广西大学所在的桂林成为大后方,众多人才聚集,马君武利用自己的人脉,延揽了竺可祯、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校盛极一时。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起被时人誉为“北蔡南马”。
广西大学校方提供资料称,1940年8月1日,马君武与世长辞。中国国民党中央决议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特派代表致祭,为其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蒋介石致唁电称:“惊闻马君武先生遽捐馆舍,无恁怆悼。先生耆贤,文化先驱,未睹中兴,突殒下寿,感教泽之在人,定流传于久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送的挽词是“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
到新中国成立前,广西大学成为全国闻名的综合性国立大学。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停办,195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重建。目前,广西大学是广西唯一的综合性大学,也是中国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之一,学校内有马君武的塑像和以其名字命名的道路和大楼。 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