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影《辛亥革命》:凸显历史的精神本质

2011年10月11日 16:13 来源:文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电影很难“复现”真实存在的历史,要全景式还原并演绎一段风起云涌的革命史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在完整传达严肃的历史观念的基础上,处理好重大历史节点的事件以及事件进程中历史人物丰富饱满的性格,并且拥有打动当下观众的艺术品质,这是对创作者的巨大考验。

  电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国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血染黄花岗”到“武昌城首义”,从“阳夏保卫战”再到“创建共和制”,由表及里的历史重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书写了一群热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击愚昧的封建国体,用自己的热血呼唤青春中国的壮举。影片成功做到了短小精悍且重点明确,尽管在一些章节的处理上仍有可待商榷之处,但也不失为一部对以往中国主流电影进行反思和开拓的诚意之作。

  主题:对于革命所为何事的注解

  革命所为何事?如片中所言,是给天下的孩子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天下人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和重大性,《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从其本身而言,就是一部“致敬”电影,纪念与缅怀是其基调。

  因此,在主题表述上,全片力图公正、严肃、不偏不倚。创作者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赋予了主题以表达空间。面对外国银行家,革命者孙中山苦心演讲;面对清军的枪林弹雨,信仰者黄兴无所畏惧;面对尸横遍野,徐宗汉泪流满面却又矢志不移;面对生死选择,林觉民慷慨激昂舍生取义……可以说,通过革命者群像的塑造和其传达出的奋斗和牺牲精神,正是影片的主旨所在。

  同时,影片从秋瑾之死揭开辛亥革命流血牺牲的序幕,之后是广州起义、武昌首义、阳夏之战、建立共和。影片采取了段落式的结构,创作者努力在情节之间寻找关联,并着力于把握核心人物的命运节奏。“反清”作为影片的重要线索贯穿全篇,无论是烈士流血牺牲还是孙中山先生推崇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其目的都是为了推翻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因此,尽管事件众多,但杂而不乱,历史走向通过事件展开而慢慢清晰。

  人物:不拘历史凸显精神本质

  事件众多必然也导致影片出场人物众多。影片集中塑造了孙中山、袁世凯、黄兴、隆裕这四个核心人物。孙中山作为全篇当仁不让的第一主人公,创作者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而又不乏犹豫痛苦的先知者形象。由于众多历史事件中山先生并未亲身参与其中,他更多地起到的是宣传、鼓动、传播革命精神的作用,因此,涉及孙中山的戏,更多着墨于诸如交涉外国银行家和宣传演讲等活动。诸如在武昌首义环节中,孙中山并不在国内,影片则突出他在海外游说鼓动的支援工作,第一主人公与重大事件的互相呼应而未完全缺席,既不拘泥于历史细节却又照顾到了戏剧的完整性。随着事件的进展,尤其是在与袁世凯的博弈过程中,革命军实力的差距使得孙中山不乏踟蹰痛苦,创作者不惜笔墨给了主人公很多层次丰富的内心戏,将以往历史教科书中高高在上的革命领袖拉下神坛,凸显一个人内心的情感波澜,也就是这种节奏的变化,使得在事件和人物的两相依存中取得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较之孙中山,黄兴是影片的第二主角。对于黄兴的塑造,创作者将笔墨更多集中在具体的行动上,多动作场面而适当减少文戏,并且把片中惟一的一条感情线分给他。国际知名演员扮演真实历史人物先天会让观众存在陌生感,那么他和徐宗汉的战地浪漫曲起伏辗转、缠绵悱恻,也就显得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在恢弘历史的白纸黑字中,孤胆英雄和烽火佳人的血色浪漫,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淡淡温存。

  较之正面人物,反派人物袁世凯和隆裕的塑造则显得张力十足。孙淳和陈冲的表演无懈可击。较之以往作品中扮演的袁世凯形象,孙淳在这版中更显岁月沉淀的从容,呈现出了一个历经官场起伏、内心城府堪称化境的投机分子和实用主义者形象。一个背负大清命运的女人,手中无权无钱也没人,还有一个浮夸的满清贵族团体和一个幼小调皮的孩童需要应对,陈冲将隆裕太后这种压抑和憋屈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孙淳跪在殿内的戏,他和陈冲的对戏,是影片中颇见表演功力的桥段。

  主流电影:

  创作观的延续和创新

  纵观近年来国内主流电影的创作,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再到如今的《辛亥革命》,作为革命历史题材,三部电影在主题的表达、人物塑造的严肃性、可信性上或者说对创作态度上的要求是一样的。

  在观念表达上,影片传达的是传统的、严肃的历史概念,不在主题上、观点上寻找突破和颠覆,而是在艺术上和局部细节上寻找创新可能。在制作上,人物造型、视听效果、表演、剪辑、音乐都注重“电影本体”的努力,力求真实可信,尤其是战争戏,视听效果已经能够与国外大片相媲美。而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节点性事件多线交叉叙述,尽可能完整地再现整个历史的来龙去脉,而在局部细节上,又适度创新,加入一定的戏剧元素,力求在“正确”的基础上兼顾“好看”。因此,激烈的战争场面、知名明星的加盟以及诙谐的剧情细节成为了艺术创作努力的方向。以片中对于袁世凯形象的刻画为例,首先,这个人物是个玩弄权术的阴谋家,因此,片中多处通过细节塑造来刻画人物。诸如多次特写袁世凯手中把玩的棕白二色核桃,暗喻袁世凯将清政府与革命派玩弄于鼓掌之中,坐享渔翁之利。而他在家宴中,靠桌而坐,以身下盘子为喻,表达了对于权力的觊觎,一句“磕着也得坐”形象生动,从盘子引申到权力,也暗示了剧情未来的走向。

  而反观国外电影,在叙述这样的宏大历史时,多半则是以个体和单独事件的叙述角度从侧面审视历史事件,像《辛德拉的名单》《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等。两者叙事视点的差异造成了评判的差异,成就的艺术价值自然亦千差万别。我们的主流电影着眼点在于历史事件本身,以事带人,笔者姑且称为“大视点电影”。而国外优秀的历史电影则更关注大历史背后个体生存的描述,姑且可称为“小视点电影”。两者的比较没有意义,但从功能上看,前者更多起到的是普及历史,希望观影者深刻全面地了解历史本身,而后者则关注于对历史的拓展和反思。创作的初衷决定了最后的影像呈现,包括投资方、导演、编剧等主创以及未来观众的选择都是决定因素。因此,电影《辛亥革命》只能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主流电影,局部细节上能出彩,大格局上工整、正确。这也是目前涉及历史的国产主流电影创作的一个普遍现象。(梁振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