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2011年10月14日 2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潍坊10月24日电 (记者 孔凡元)14日晚间,8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老人向记者描述着他的下一个5年规划:专心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让更多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并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的年画作品。

  14日,“金秋齐鲁文化行”记者走进“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寒亭,专程到此间寻访这位杨家埠年画的第19代传人。 

  从此间著名的大观园北门出来,往南一拐,就看到路西第一个大门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大宣传牌,上面书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家埠同顺德画店”等字样,一块乌漆大匾——同顺德画店,则挂在家内的影壁墙上。听说记者来了,正在跟女儿一起印刷年画的杨洛书老人赶紧从屋子里出来,以显示对人的尊重。虽然老人已年过八旬,但耳不聋眼不花,跟记者谈起起木版年画的事,他的精神头比年轻人还旺盛。

  85岁高龄的杨洛书老人身体依然硬朗,从钩描到刻板再到印刷,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老人却乐在其中。他告诉记者:“以前杨家埠年画技法都是传男不传女,最多只传给自家媳妇,而现在只要想学我们就教。我的5个孩子中,有4个在从事年画事业,包括我年过60岁的女儿。目前又收了两个对年画很感兴趣的日本学生。目的是提高杨家埠年画的国际影响力,让其真正的走向世界”。

  杨老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一共拥有各种画版3270块,这些画版几乎囊括了明清以来杨家埠现存所有的年画样版。杨老介绍,“文革”期间,这些画版中有不少精品是他冒着风险,偷偷地在地窖里、柴垛里、猪圈粪肥下藏起保存下来的。1993年杨洛书将珍藏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地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当记者问及近期的年画工作的计划和打算时,杨老对记者娓娓道来,表示将继续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杨老一边用刷子轻轻的在模板上刷颜料,一边对记者说:“我现在每天都在坚持刻版印刷,有时晚上工作到11点,还完不成当月的客户订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年画,学习年画,让杨家埠的年画代代传承。

  已走过70年雕刻人生的杨老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年画制作技艺,一个个造型夸张、色彩艳丽、质朴无华的艺术形象在他的刻刀下不断诞生。近几年,他在先后刻制了《历代帝王全图》24套、《水浒一百单八将》109套、《西游记》88套、《红楼梦》140套、《三国人物》110套,以及其他年画数百套,单是刻版用的棠梨木就有一卡车。

  杨洛书,出生于年画世家,通顺德画店的当代经营者。受祖传手艺的熏陶,杨洛书自幼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18岁就熟练掌握朽稿、刻版和印刷等全部技术,特别是潜心研究刻版技艺,首创刀头具眼、指节灵通的刻版术而著称于世,经60多年的磨练,通顺德画店拥有各种画版7000余块,成为中国之最。通顺德年画眉目清晰,线条挺括,再加印刷精细,生产出的年画成为艺术珍品,极具收藏价值。2001年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并于同年被摩尔多瓦驻华大使维克多-鲍尔舍维奇聘为荣誉博士。

  杨家埠年画乡土气息浓厚,制作工艺别具特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木刻版画三大产地,杨家埠年画的制作方法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