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王受之:中国城市地标应具有地方文脉才能永久

2011年10月15日 19: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 索有为)广州老城发展论坛15日在此间举行。出席论坛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教育奠基人王受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不少城市新建的地标缺乏地方文脉,是过度自信和过度不自信的结合体。一个中国的城市总是把外国风格的建筑“拿来”做地标,肯定是有问题的。

  王受之称,中国不少城市新建的地标是过度自信和过度不自信的结合体,很自信体现在中国现在能建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不自信则体现在大都要找外国人来设计地标。一个民族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既不自卑,也不过度自信,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就会趋于稳健。过去的广州人建西关大屋的时候,没有想到要成为地标,但最后成了地标,但现在很多建筑还没做就想当地标,显得很浮躁。

  他举例说,北伐成功后,广东具有一批民族性的建筑,最重要的就是中山纪念堂,现在依然在使用。从中山纪念堂的纪念碑,到广州市政府、中央公园、起义路到中央大桥构成了当时广州的中轴线,可惜这条轴线现在被阻断了。

  王受之表示,现在广州的地标,无论是东塔、西塔、广州大剧院等主要是以规模来取胜的,不是以内涵来取胜的。这种风格是西方建筑风格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中国的。这些地标在形态上、体型上很炫目,但缺乏中国建筑发展的逻辑,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让人很兴奋,过若干年就消退了。但人们现在去看中山纪念堂、去看陈家祠,它们依然是很漂亮的,依然是广州的地标。

  王受之说:“事实上现在广州保存的传统建筑不太多了,我们不仅要保存‘点’,更要保存‘面’。像北京,保住一个四合院不是北京,要保住整个面,这需要我们未来的努力。现在真正能够做的就是把城的‘神’保留下来,建筑虽然是现代的建筑,但要有传统的理念在里面,不然就会失去地方文脉。(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庄百万】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